从向水而生走向两栖发展新化县大

2023/1/6 来源:不详

  6月23日,新化县琅塘镇大龙村邓家垅,余亩水稻沐浴着阳光绿毯般铺展,平整的机耕道、蜿蜒的沟渠穿插其间。村党总支书记周继清介绍,一年前,因水利设施滞后,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无法耕种。

  去年,娄底市委办驻大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协调整合资金40万元,新修机耕道和水渠,昔日荒地变为双季稻示范片,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纯收入2万元。

  大龙村是

水淹库区移民村,由原双龙和大桥两村合并而来,户村民中有脱贫户户。与很多傍水而居的村落一样,“向水而生”一直是该村村民谋生的主要方式。周继清说:“缺乏产业支撑,只能靠水吃水,全村曾有近70户村民从事打鱼与水上运输。”随着水环境保护等政策实施,村里渔民纷纷上岸。如何发展陆上产业,成为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必答题。

  “我们把重点放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以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发展,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务工、种养等增加收入。”工作队队长伍大维介绍,目前村里已发展亩油茶、亩黄金贡柚、亩双季稻、12个蔬菜大棚等集体经济。去年,通过水域出租、双季稻种植、土地流转等,村集体收入达12.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0多元。

  蔬菜大棚里,西瓜遍地、辣椒满枝,村干部戴伯仁正带领几位村民在采摘和修剪。“产品直接送到县里农贸市场和超市,不愁卖。”戴伯仁笑着说,“去年仅集体产业用工就有多个;今年又启动了新项目,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再增加0元。”

  在工作队带领下,大龙村锚定发展目标,一幅产业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依托多亩水面,通过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打造鱼类养殖加工基地和钓鱼基地;利用亩国家公益林,发展黄精种植,实现山林资源的有效利用;依托琅塘镇优势产业电子陶瓷,引进生产车间,安排更多村民就业;筹备发展黑猪养殖,采取“基地+农户”和订单养殖方式,增加村民收入。

  鱼儿水中游,鲜果枝头挂。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大龙村从过去单一的“向水而生”变成“两栖发展”,实现多条腿走路,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

来源:湖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