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罗盛教亲属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

2023/1/15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曝光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极目新闻记者刘毅见习记者舒隆焕

提起罗盛教,人们都会想起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个跃入冰窟,为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的 战士。

9月17日,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 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70多年前,他们 ,奔赴朝鲜,以血肉之躯誓死保卫祖国,罗盛教也在其中。

新化县罗盛教纪念馆

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探访了位于湖南省新化县的罗盛教纪念馆。听闻又一批 遗骸归国,罗盛教的弟媳陈纯老人几度哽咽道:“70多年了,牺牲在异国他乡的 英魂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17日早晨,一缕阳光透过云雾洒向新化县城,资江河畔的罗盛教纪念馆庄严肃穆,不时有人进馆参观,缅怀先烈。“罗盛教烈士的事迹,在新化县早已是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当地群众向极目新闻记者说道。

年4月22日,在罗盛教烈士诞辰54周年之际,罗盛教纪念馆落成开馆。纪念馆展厅内,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讲述着罗盛教不平凡的一生。

年,罗盛教出生在新化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1岁才上小学。新中国成立后,罗盛教报名参军,被送到湘西军政干校学习。

纪念馆内,罗盛教的雕像

年,罗盛教被调到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之后分配到47军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参加湘西剿匪。年,罗盛教加入中国人民 ,奔赴朝鲜。年1月2日清晨,因勇救不慎掉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

罗盛教纪念馆,张树全介绍展厅情况

“纪念馆开馆的 天,我还在读小学四年级,当天我戴着红领巾在罗盛教烈士雕像前献花,敬礼。”纪念馆馆长张树全是听着罗盛教烈士的故事长大的,如今成为罗盛教烈士事迹的传播者。“罗盛教是中国人民 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张树全说,70多年前,罗盛教牺牲在朝鲜,但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

罗盛教跳进冰窟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牺牲的感人事迹,迅速传遍全朝鲜,朝鲜为其进行了国葬。从此,长眠于他为之战斗的第二故乡,永远陪伴在朝鲜人民身边。

年2月,中国人民 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罗盛教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获救朝鲜少年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罗盛教勇救朝鲜少年画作

罗盛教的日记(复制品)

罗盛教牺牲了,但祖国从未忘记他,中国人民从未忘记他。年9月,罗盛教的弟媳、年过七旬的陈纯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授予罗盛教烈士的“最美奋斗者”荣誉奖章。

罗盛教的亲属、弟媳陈纯老人接受极目新闻采访

17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在纪念馆见到了陈纯老人。听闻又一批 遗骸归国,已过古稀之年的陈纯老人几度哽咽,“70多年了,牺牲在异国他乡的 英魂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强大了,没有忘记他们。”

“罗盛教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他身后也涌现出了更多的‘罗盛教’。”陈纯说。

“讲好英雄的故事是责任”

英雄,不能淡忘,历史,常写常新。年,新化县知名作家、教师袁杰伟发表了一篇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

“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新时代下如何向青年学生讲述罗盛教烈士的故事,讲好 故事,我一直在思考。”袁杰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撰写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过程中,他认为罗盛教烈士的事迹就体现在“热爱”两个字,热爱祖国,方能保家卫国,热爱生命,才会飞身跃入冰窟勇救朝鲜少年,这正是当代青年学生需要学习的。

罗盛教纪念馆展厅

在探访中,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罗盛教纪念馆已是闻名全国的“红色旅游”打卡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罗盛教是新化人的骄傲,讲好英雄的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张树全表示,他们也在积极地探索,创新方法,积极拥抱互联网,不仅要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罗盛教,更要向全国人民讲好千千万万 的故事。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