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印记家门口好上岗就业不必去远方新湖
2023/1/25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07179.html00:54
文/湖南日报记者马俊达产业基地,村民忙着种养;扶贫车间,工人忙着生产……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湖南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民实现了就业务工家门口、增收顾家两不误的美好愿景。“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湖南各贫困县依托各自的优势,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发展产业、引进企业、开设(扶贫)车间、设置特岗等形式,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近年来,湖南全力促进就业扶贫,帮助51个贫困县.2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建设家就业扶贫基地、个扶贫车间、开设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了多名贫困人口就地就业。
▲4月16日下午,邵阳县罗城乡保和村,村民开心地准备下田劳作。当天,省政协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引进的莲鱼共生产业扶贫基地开始种植第一批莲藕。该项目首批流转了亩土地种植莲藕、养殖荷花鱼,带动了近50名村民就业。湖南日报记者田超摄
▲4月25日,新宁县金石镇罗源村生态黑木耳基地,村民忙着采摘。年,该村在省机场集团驻村工作队的扶持下,流转20多亩土地发展黑木耳、赤松茸种植,安排了近30名贫困村民就业。截止目前,已为村民发放工资2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湖南日报记者童迪摄
▲4月24日,新宁县水庙镇枧杆山村,村民在扶贫车间生产服装。该车间于年6月投产,经过免费技术培训,安置了14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月可收入元以上。湖南日报记者童迪摄
▲4月24日,桑植县龙潭坪镇红军村,护林员在交流巡山情况。该村有森林面积近43平方公里。为实施生态扶贫,省军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经对接主管部门,在村里设置了14个护林员岗位,安排了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人均每年可增收1万元。湖南日报记者唐俊摄
▲4月30日,保靖县迁陵镇茶市村胜发气体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作业。该村引进胜发气体公司后,安排了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李健摄
▲4月29日,新化县曹家镇水竹村鑫盛手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村民李娇云在加工皮料。她的月工资达余元。该公司年均生产手袋万个,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置了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村民70余人。湖南日报记者傅聪摄
▲5月8日,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工人给猕猴桃抹芽。该园属于村集体经济,占地余亩,种植了猕猴桃、葡萄、枇杷等优质水果,农忙时一天可安排80多人务工。湖南日报记者李健摄
▲5月10日,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罗武村扶贫车间,侗族妇女在加工电子元件。今年,该县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政策到家”,带动了多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刘强摄
▲4月29日,溆浦县小横垅乡罗丰村,31岁的刘波在扶贫车间里忙碌。他曾在浙江嘉兴务工。近年,扶贫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年,他回到家乡工作,不仅每个月可拿到3元左右的工资,还能照顾好家人。湖南日报记者辜鹏博摄
▲5月10日,古丈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民家园扶贫生产车间,贫困户用当地传统工艺生产布鞋。该车间成立于年3月,员工47人,其中包括精准扶贫户1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12户,人均收入元。湖南日报记者童迪摄
▲5月9日,古丈县红石林镇铁马洲村,村民在茶叶基地采茶。近年,该县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能人)+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茶产业,带动了6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多人就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贫困村民每年人均实现增收元以上。湖南日报记者童迪摄
▲4月26日,泸溪县武溪镇红岩村,村民前往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进行春管。该示范园占地亩,农忙时可安排40多人务工。今年以来,已为村民发放劳务工资12万多元。湖南日报记者李健摄
▲4月28日,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龙塘村,62岁的易金凤在家门口的百香果基地搭棚架。该村利用独有的气候条件,种植百香果余亩,每年能吸纳80余名贫困村民就业,务工村民每年人均可收入近万元。湖南日报记者童迪摄
▲4月17日,涟源市古塘乡申家村,贫困村民袁明华(左)在大米加工厂工作。年,南华大学投资18万元扶助该村开办了加工厂,解决了10余名贫困村民的就业,还可为村集体年增收近30万元。湖南日报记者傅聪摄
▲4月26日,沅陵县凉水井镇王家岭村种养一体化产业园,工人正在更换大棚膜。目前,产业园占地余亩,在产业园的生产建设中,优先聘用本地贫困户,每年发放务工工资70余万元,并安排位蔬菜生产技工就业。湖南日报记者张京明王立三通讯员郭海龙摄影报道
▲5月7日,凤凰县千工坪镇胜花村,村民在胜花雨伞扶贫车间加工雨伞。该车间于去年9月由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进扶贫企业建成,采取“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可实现年加工雨伞万把,安排了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湖南日报首席记者郭立亮摄
▲4月29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脱贫户谭福宝夫妇(右)在学习金银花田间管理。邵阳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后,引进湖南鸿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湖南日报记者田超摄
▲5月2日,新田县大坪塘镇大冲村百香果种植产业基地,贫困户蒋艳军(右)带领村民在进行田间管理。通过实地考察和邀请百香果种植专家来村现场指导,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湖南日报首席记者郭立亮摄
▲4月28日,龙山县里耶镇云顶村,村民在耕地覆膜,准备种植烟叶。今年,村里烤烟种植面积多亩,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生产增收。曾祥辉摄
▲4月26日,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村民在采摘甜茶叶子。目前,已种植油茶亩,种植迷迭香余亩,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发展生产、创收脱贫。去年实现人均收入8余元。滕治中摄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