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1年娄底市
2023/10/28 来源:不详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m.39.net/news/a_6169069.html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年娄底市经济工作盘点
记者刘彪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国内外疫情仍在持续,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量质齐升:主要指标呈现亮色
娄底市围绕“十四五”规划落地落细落实,编制完成44个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新时代推动娄底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主要指标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两年平均增速5.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两年平均增速6.8%。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7.6%和1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税占比达到68%。市本级隐性债务化解成效突出,获省3亿元政府债务限额奖励。农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产值增长7.8%。
立足优势:“双引擎”建设实现新突破
娄底市扎实推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出台加快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双引擎”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完成娄底硅钢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娄底“材料谷”规划编制。
围绕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重点推进项目32个,总投资.42亿元,18个项目已竣工投产,两大产业链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度达到90%。以“两大产业”为引擎,统筹推进其他8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86.7%。夯实产业发展载体,积极创建“五好”园区,推动园区亩均税收、赋权制度改革,实现“园区事园区办”。省级以上园区完成技工贸收入亿元,增长11.1%。
蓄能添劲: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娄底市以"三高四新"产业项目建设活动为抓手,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先后分3批推动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亿元。龙琅高速建成通车,官新高速、醴娄高速扩容工程加快推进,新新高速开工建设,春田机场、桥头河通用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干线公路改造67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公里。储备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的年专项债券项目80个。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2.88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64.92亿元。
优化环境: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项便民办税举措,93.7%的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件"一件事"实现全省无差别办理。
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年活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个严禁",新设企业家,新增市场主体3.66万户。组建娄底市城发控股集团并顺利获评AA+信用评级。深入推进"五大开放行动",设立全省首个企业家日——"娄商日",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湘博会",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工作站,在中国(长沙)自贸试验区设置娄底馆,引进三类"强"项目7个,内联引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5%、%、31.7%。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明显,贷存比达到64%,提高3.58个百分点,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8个百分点。
城乡共建: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
娄底市推动多规合一,推进娄涟融合发展,中心城区首位度不断提高。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建项目95个,完成投资98亿元,7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棚户区改造套,12个安置基地验收并交付使用,早元街、桃圃街建成通车,华星路隧道全线贯通,建成5G基站个,"智慧城管"投入使用。24个市政交通、管网设施专项债券项目加快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积极推动特色小镇"湘十五条"落地落实,新化县纳入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推动脱贫攻坚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市县两级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局,派驻支驻村工作队、名驻村干部参与驻村帮扶。
绿色发展: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
娄底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常态化抓好"夏季攻势",锡矿山区域综合环境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砷碱渣无害化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实施"洞庭清波"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建设,娄底市纳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河长制"工作获全国先进,全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要求,启动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工作机制,建立"两高"项目管理清单,强化节能监察和监测预警。娄底生态治理光伏项目成功纳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录,涟源市、双峰县纳入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娄底、双峰、新化垃圾焚烧发电点火运行全面并网。
情系人民: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增城镇就业3.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增加公办园学位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2.9%,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个,3所芙蓉学校建成使用,成功举办湖南省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娄底幼儿师范成功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
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新冠疫苗接种率居全省前列。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提高到省定标准。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台煤矿安全监管八项制度,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9%、17.7%。完成"无籍房"办证2.9万本,追缴税费4.8亿元,化解率保持全省第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回望,"成绩单"亮点纷呈
一张张崭新的民生成绩单,一个个连着发展的新数据,是年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娄底市对标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顺应群众期盼,在着力推动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是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新冠疫苗接种率居全省前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二是产业发展创新突破,充分发挥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引擎作用,完成娄底硅钢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娄底"材料谷"规划编制。
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美丽乡村建设呈现"新气象",市县两级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局,派驻支驻村工作队、名驻村干部参与驻村帮扶。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加大农技人员的培训和合作社的管理,改水改厕和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
四是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7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棚户区改造套,12个安置基地验收并交付使用,早元街、桃圃街建成通车,华星路隧道全线贯通,建成5G基站个,"智慧城管"投入使用。
五是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着力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市本级隐性债务化解成效突出,获省3亿元政府债务限额奖励。
六是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绿色发展取得成效。娄底市纳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河长制"工作获全国先进,娄底、双峰、新化垃圾焚烧发电点火运行全面并网。
七是积极提升城市效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涟源撤市设区已完成前期调研,正在积极稳妥推进。
八是集中资源,全力推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个,3所芙蓉学校建成使用,成功举办湖南省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娄底幼儿师范成功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
九是深入开展集中化解房地产办证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完成"无籍房"办证2.9万本,追缴税费4.8亿元,化解率保持全省第一。
十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小网格"构建民生服务"大格局"。全市已建立个网格,选配名网格联络员,建有0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