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表彰首届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记者节里

2022/9/20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25586.html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谭洲伟)11月7日下午,庆祝“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暨娄底市首届“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颁奖仪式在群星剧场举行。

颁奖仪式上,周俊、谭卫丰、胡琼露、梁浴涛、杨静、王欢、刘建安、禹卫文、谢暑光、武海龙、舒雯(排名不分先后)等11名同志荣获娄底市首届“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称号。

一年来,全市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精心讲好娄底故事。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周俊:脚踏实地勤“爬格”

(湖南日报娄底分社周俊)

作为湖南日报驻娄记者,周俊没有半点“省报范”。为人谦虚朴实、低调随和,脸上总挂满微笑,操着一口地道的冷水江话,开着自己的“湘K”小车,风里雨里、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乡间垄亩、盘桓在偏僻村落、驻扎在车间炉前,用心体验和记录着乡村振兴的风云际会、城市发展的风起云涌、经济建设的风生水起。

周俊是一名新手“老兵”,从事新闻工作近10年,成为职业记者却不到2年时间。因根植内心的新闻情怀,他放弃铁饭碗,半路转行“闯”进记者队伍。有人笑他:从米缸跳进糠缸,不珍惜平稳安逸,要跑去干“抢饭吃”的活计。一年后,他从湖南日报余名驻地记者中,以年度考核排名第三的成绩“惊艳四座”。累计为娄底刊发头版头条13个、市州头条60余个、新闻稿件余条,创造了在同期湖南日报上发稿6条的记录,一些新闻稿获得了全国、全省和市州级重要奖项。

“要想写好一篇文,先得爱上一座城。”他把自己融入娄底的血液里,始终冲锋在新闻一线。大雪封山,他踏着冰凌登上大熊山见证电力抢修;烈日酷暑,他走进工地了解项目建设。为展现乡村振兴,他钻鸡舍猪圈、探厕所革命,不嫌脏;为了解产业发展,他遍访产业园区,驻扎工厂企业,不叫累。去年汛期,他独自辗转全市各险要区域,乘冲锋舟闯进洪流、蹑手蹑脚蹚进被困社区、坚守新化大堤直播至洪峰过境,他的事迹被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以余字的篇幅长篇报道。

“新闻视角刁钻,写稿一丝不苟。”这是许多新闻同行对周俊的评价。他善于从看似平凡普通的新闻事件中寻找亮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在采访电力能源替代时,他联类而及,利用5天时间走访娄底的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和风能布局,采写刊发《能源之乡迈向低碳之城》;在采访特色产业小镇时,他发散思维,探寻新化文印和双峰农机的历史变迁,先后三易其稿,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大篇幅剖析;在采访冷水江产业转型时,他联系当地宣传部门,从锡矿山综合治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高新产业培育、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展开系列报道,构建厚重有力的报道体系。

谭卫丰:热情如火工作理性记录时代

(湖南红网娄底分站谭卫丰)

10年来,谭卫丰先后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嘉奖、娄底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连续四年全市对上报道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湖南省市州好新闻一等奖、湖南省好新闻奖、红网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红网分站优秀专题、“湘博会”先进个人、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特别是年以来,他扎根娄底、服务娄底,先后撰写了《娄底: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网红”娄底再上新闻联播:有颜值更有气质》《“中”考结束娄底交出高质量发展满意答卷》《“湘品出湘”大旗飘扬“湘博之花”美丽绽放》等一大批有影响、有深度的新闻精品。

年6月22日以来,娄底遭受历史罕见的暴雨侵袭,多个地区损失严重。险情发生后,谭卫丰闻“汛”而动,积极协调与总站、市直单位、县市区相关部门的联动,将抗洪救灾的最新新闻及资讯及时、准确地呈现到广大市民面。他放弃周末等休息时间进行深入采访,及时推出抗洪救灾典型“娄底最美托举兄弟”。7月4日,他深入娄星区蛇形山镇进行采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灾后重建稿件《大灾后的蛇形山镇:重建路上飘扬着鲜艳的党旗》,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精心策划、组织救灾及重建H5,巧妙地以重建家园中的笑脸等特写场景作为主要内容,主题新颖、构思巧妙画面富有冲击力,细节具有感染力。H5推出后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与肯定,被各级领导和市民转载和分享。

他积极践行“三贴近”“三深入”,坚持在基层、一线进行新闻采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他走进山野农家、厂矿企业,带头走基层;今年7月,谭卫丰到涟源市桥头河镇湖田新村三甲乡荷叶村等地进行深入采访,撰写《娄底:“泥腿子”工作队的“泥巴活”》,以小见大,充分反映出娄底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及显著成效。年春节期间,该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独立制作、完成《新春走基层直播奉嘎山》专题,采写、刊发、转载各类新闻稿件40余篇,专题点击量近百万,积极宣传娄底、推介娄底、传播娄底。

胡琼露:以工匠精神为人民奉献优秀新闻作品

(娄底日报胡琼露)

20年来,胡琼露始终奋斗在新闻采编第一线,以饱满的工作激情与活力为党的新闻事业不倦奉献。共撰写各类新闻报道余篇,编辑新闻稿件0多条,每年编审稿件万字以上,共策划、编撰各类专栏、专版余个,50余篇新闻作品获省、市好新闻奖,多篇作品入选大型新闻专集。

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胡琼露坚持深入生活,学以致用,用优秀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写出了一大批富有情感、温度和深度的好报道。年,她在建党95周年之际,重磅推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李贝的长篇事迹报道《警徽上的深情》;在市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前夕,她加班加点,浓情推出娄底市全面深化改革一千天综述———《奏响改革最强音》;国际禁毒日,她大手笔推出《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禁毒人民战争》;全国助残日,她撰写出长篇通讯《让每一位残疾人都享有蓝天下“飞翔”的权利》;为紧密配合全市脱贫攻坚战略行动,年她开辟专栏,推出“电子商务进农村”系列报道,采写出一条条充满生活气息与泥土芳香的新闻稿件,如《挡不住的“柚”惑———记王桃英和她的农家柚子园》《“胡氏扣肉”,做出家乡味道》等,文笔生动,真诚感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还为一线公安民警写出了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他们,有着大山般的脊梁》;她为荣获全省“荣誉天平奖”的优秀法官写出了《法官的肩头,扛起人民的重任》;她为民主法治呐喊助威,相继推出《让执法检查掷地有声》《履职,永不言累》《监督,就要敢于亮剑》等有分量的系列报道。近年来她个人采编绩效一直稳居全报社第一,相继荣获娄底市第七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市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娄底市第五届模范拥警好市民”“娄底市助残先进个人”和娄底日报社“优秀共产党员”“优岗”“采编标兵”等称号。

年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娄底日报社共同举办“娄底家风故事”征文活动,胡琼露带领部室同仁忠诚履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与多名通讯员取得联系,约定征文稿件,然后精心修改润色,择优发表61篇并结集出版,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接受教育的好读本,她本人撰写的《她,不愧为国之贤母》获征文活动一等奖。

梁浴涛:扬鞭振策千里行

(娄底日报梁浴涛)

18年来,梁浴涛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面对每一天的每一项工作,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忘初心,不负重托。先后在《湖南日报》《娄底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多件,其中系列报道《温总理情系涟源籍电力英雄》等3件作品获湖南新闻奖,有30多件作品获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奖、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奖、湖南省副刊作品银奖。年11月荣获“娄底市第四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年3月,被评为“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

“多出有思想、有关怀、有温度的好作品”,是梁浴涛同志始终坚持的新闻志向。新闻写作中,着力在“精”字上狠下功夫。不只求过得去,而力求过得硬;不只求发得出,而力求过得久;既要能“留得住”读者的目光,更要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他采写的温家宝总理深情关心的涟源籍“电力英雄”罗海文、罗长明,新时期的“戴碧蓉”刘新红,“道德模范”肖光盛,励志典型“单手教师”郭定芳,“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邓希安等典型人物通讯报道,影响大、反响好,形成了典型人物报道的“品牌”效应。

梁浴涛同志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面前,能以同频共振的使命、勇往直前的作风,彰显党报记者砥柱中流的品格。今年7月初,为采写涟源市党员干部带头抗洪抢险和灾害重建,他早晨6点钟出去,到晚上10点多回报社写稿,做到稿件次日见报。伏口镇新园村发生山体坍陷沉降,涟源市人武部官兵日夜巡查山体险情,连续6天6晚没下山头,感动人心。采访时,同行的镇党委宣传委员劝说他,山体还在沉降,很危险,不要上山头采访了。他坚定地回复:“军人能去的地方,记者也可以去,也必须去!”一组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系列通讯《洪峰浪尖党旗红》《党旗飘扬在灾后重建最前沿》等获得了无数点赞。

多年来,从抗击非典到抗洪抢险,从“走进新农村”到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巡礼,从“转型创新进行时”到“砥砺奋进的五年”,从“十九大时光”到“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每一次急难重的采访任务、每一个大型重要主题报道,他都是核心骨干成员。新闻工作中,他坚持把新闻的触角伸到老百姓中间,放到社会生活的最底层面,以一个农家子弟的纯朴情感和一个新闻记者的崇高责任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