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曾氏纪念泰谕公始迁周年暨清明
2022/6/29 来源:不详新化曾氏纪念泰谕公始迁周年
暨清明祭扫大典隆重举行
古塘 德元
年3月26日,正值清明前十日,在新化县曾子研究会的组织主办之下,按照历史传统,新化曾氏纪念泰谕公始迁周年暨清明祭扫大典在孟公镇月塘村隆重举行,盛况空前。
是日云销雨霁,柳风和煦,天朗气清。10时许,来自本县各乡镇的泰谕公后裔襁公裔文谅房文迁房、寿公裔各房,福公裔各房、曾子文化研究会小沙江分会、龙源分会,涟源市、冷江市、宁乡县、城步县、长沙市及徙云南镇雄、广西龙胜、贵州贵阳、四川泸州的嗣孙共计多人云集孟公镇月塘小学,共同见证了这一大典。
此时,操场上彩球高悬,标语如林,神龙飞舞,族旗招展,喜气盈盈;鼓乐喧阗,礼炮轰响,人头攒动,笑脸如春,其乐融融。主席台巨幅谕公画像两侧气柱上张贴一联是:“聚族久于斯,慎终追远,祀事维新,虔报本源陈俎豆;亢宗诚在我,承先启后,英贤鹊起,弘扬祖德慰灵魂。”台前悬挂一联是:“三省常铭三山耸翠,千年大祭千代昌荣。”
新化县曾子研究会尧初秘书长主持了这一盛典,他在开场致辞中说:
“百代家声继振,千秋世泽绵长。今天我们新化曾氏泰谕公裔数千嗣孙汇聚于始迁祖泰谕公的始迁地和长眠地月塘村隆重举行,纪念新化曾氏始迁周年祭祀典礼,这是我族史上近十年来又一次举族同庆,彰显家风的盛会,也是一件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尧初秘书长简要介绍了泰谕公始迁新化,开枝散叶的概况:
“年前,我新化曾氏始迁祖泰谕公因不满朝廷的贪赃枉法,毅然辞官,从江西省泰和县早禾渡梅子陂携男延襁、延福、延寿和长女菊娥(婿伍昌隆)、次女桂娥来到当年称为梅山蛮的这块宝地,隐迹林泉,开基立业,茹苦含辛,繁衍15孙,史称15房,迄今已派行40余代,瓜瓞绵绵,族众逾三十万,德泽汪洋,宗功浩荡,人文蔚起,英奇百辈。”
接下来,管乐队演奏了《曾子之歌》,音响播放了《曾子文化之歌》《武城曾氏泰谕公裔族歌》;中国曾子文化研究会湖南武城国学院与泰谕全体嗣孙敬献花圈。
然后,由中国曾子文化委员会仲勋秘书长致辞。
致辞之后,举行了庄严的祭祀仪式。担任司礼的是文逵房善慈宗亲,诵唱祭文的是文宾房祥兴宗亲。《纪念新化曾氏始迁周年祭文》曰:
维公元年,岁次戊戌,清明前十日,时值我曾氏迁梅山年之际,主祭嗣孙曾艾奇,陪祭嗣孙志兵、卓雄、乐忠、文海、庆田、国成、俏飞、罗生、宪忠、昭葵、勤富、庆鸿、仁华、锦田、子贵、两全、望久、广通、昭皖、昭品等,谨以牲礼、果品、香楮之仪,致祭于我新化曾氏始迁祖泰谕祖考妣,襁、福、寿祖考妣及列祖列宗之神前,而奠以文曰:
桃红几树兮亦雨亦晴,春风习习兮吟颂回萦。清明时节兮省身念祖,彩龙飞舞兮鼓乐争鸣。爆竹如雷兮惊天动地,诚心祭祖兮不歇不停。念我谕祖兮幼承圣教,经纶满腹兮展翅如鹏。高居庙堂兮廉洁公正,天庭忤上兮只为苍生。挂印辞官兮胸怀高洁,拓基梅邑今斩棘披荆。含辛茹苦兮不分昼夜,沥血呕心兮伟业峥嵘。礼义廉耻兮孝悌忠信,弘扬祖德兮播撒文明。泰山其躯兮日月其魂,浩然天地兮万古扬名。分派三房兮燎原星火,三山耸翠兮敢把天擎。耕读传家兮道传一贯,八目三纲兮紫气盈庭。忠孝满门兮四方称誉,兰芳桂馥兮文武双馨。后昆百代兮家风永继,薪火相传兮上游力争。瓜瓞绵绵兮高歌猛进,家声丕振兮再踏征程。今日祭祀兮孝心动地,房房发达兮户户昌荣。
伏维尚飨。
礼成后,各房系组成队伍,高举族旗和彩龙,依序到泰谕公墓前点烛焚楮,敬献纸钱,祭扫叩拜,祈求始迁祖庇佑人兴财旺,福寿永延。然后再前往不远处泰谕公德配朱老太君墓祭扫。
纪念泰谕公始迁新化周年并进行清明祭扫活动的意义,正如尧初秘书长在开首致辞中所说:
今天我们在此祭祀,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曾子思想”,缅怀始迁祖考妣及历代先祖的丰功伟业,根本感恩,尊亲睦族,继往开来,丕振家声;“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认祖寻宗,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同气连枝,方知亲族永远血浓于水;落叶尚且归根,找到祖源,明了世系,懂得传承,才能获得灵魂的归依。经历这样的仪式,是一种洗礼,沸一腔热血,生万千感慨。作为曾氏男儿,作为曾家女子,会油然生发出一种振兴宗族的使命感。
所以,从梅山大地外徙的谕公后裔,不远千里,排除万难,也要参加这个大典。有一家三父子,有一家三代人;有夫妻、兄弟;参加典礼的,有拄着拐杖的八十老翁,有咿呀学语的稚子……
与部分外徙宗亲合影
天下一曾无二曾。当看到他们亢奋的表情,知道他们的名字前冠着一个曾姓,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工作人员合影
值得感激和敬佩的,还有忙碌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工作人员,他们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值得宗亲们学习。
祭扫队伍一来,留居清水塘的友珉公、德盖公后裔就来到离月塘五里外的的孟公街上奏乐舞龙,夹道欢迎。祭扫结束后,他们分别邀请宗亲们到自家歇脚喝茶,吃饭住宿。这是留守三房殷勤好客的老传统,体现了他们对自家人的深情厚谊。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