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的辖区调整,湖南省的第5大城市,为
2024/8/26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http://www.xxzywj.com/m/index.html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南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长沙市、衡阳市、岳阳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湖南省的邵阳市。邵阳市是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湖南省的区域性城市之一。邵阳市常住人口多万人,合计下辖了12个区县。那么,邵阳市12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邵阳市是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湖南省的区域性城市之一。年,邵阳市粮食产量.0万吨,蔬菜产量.8万吨,油料产量23.5万吨,烤烟产量0.92万吨,茶叶产量0.69万吨。牛奶产量3.75万吨、年末存栏生猪.9万头,年内出栏生猪.9万头。牛出栏21.2万头,羊出栏82.5万头,水产品产量9.91万吨。
近年来,邵阳市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皮革制品、医药制造等领域频频发力,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形成了一个个产业园、工业园,出现了九大产业链的模式。
年,邵阳市常住人口多万人,户籍人口多万人。年,邵阳市GDP总量达到了多亿。目前,邵阳市下辖了3个区、7个县、2个县级市,合计12个区县,分别是: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邵阳县、武冈县级市、邵东县级市。那么,邵阳市12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基本上都起源于宋朝。宋朝把全国划分为23个路,例如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福建路、两浙路等等。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13世纪后期,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在元朝统治时期,湖南各地都隶属于湖广行省管理。
元朝统治时期,湖广行省的面积辽阔,包括了当代的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湖南省全境、广西大部分地区、贵州省部分地区、广东省的西部。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调整了各地的区划框架。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出现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框架。明朝统治时期,湖广省继续沿用,不过,管辖范围大体上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
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基本上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等。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确立了对各地的统治。湖广省面积辽阔、人口众多。水网密布,管理难度太大。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销了湖广省,组建了湖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组建以后,省会设立在长沙府。
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湖南省下辖了9个府、4个直隶州、4个直隶厅。分别是:长沙府、岳州府、宝庆府、衡州府、常德府、辰州府、沅州府、永州府、永顺府、澧州、靖州、桂阳州、郴州、乾州厅、永绥厅、凤凰厅、晃州厅。
清朝统治时期,邵阳下辖的各个县,基本上隶属于宝庆府管理,宝庆府下辖了5个县,分别是: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绥宁县、城步县。宝庆府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三面临水,西、北资江环绕,东临邵水,易守难攻。处湘黔古道要冲,水陆交通方便,具有“上控云贵,下制长衡”的说法,有“宝庆安而全省定”的美誉。
年,统治了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由于军阀之间混战严重,对各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当时,湖南省部分地区滋生了大量的土匪,残酷压榨各地群众,湖南各地群众急需进入休养生息状态。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发展建设的阶段。在湖南省各地,组建了各个专区、地级市。
邵阳专区组建以后,下辖了1个县级市、6个县,分别是:邵阳县级市、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安化县、城步县。邵阳的地形结构复杂,下辖的各个县,管理范围都很大。50年代初期,鉴于实际管理需要,邵阳专区在几个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陆续组建了新邵县、邵东县、洞口县、涟源县等4个县,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10个县。
同一年,益阳专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湘乡县、双峰县,划入了邵阳专区管理。邵阳专区的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调整为1个县级市、12个县。鉴于邵阳县级市的综合实力,年,邵阳县级市被提升为地级市,出现了邵阳地级市与邵阳专区并立的情况。
在五六十年代,地级市与专区并立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苏州市与苏州专区、沈阳市与沈阳专区。年,在湖南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黔阳专区的绥宁县,划入了邵阳专区管理。同一年,邵阳地级市被降级为县级市,重新划入了邵阳专区。邵阳专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13个县。
年,邵阳专区的湘乡县,划入了湘潭专区管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邵阳专区更名为邵阳地区。年,在新化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邵阳地区组建了冷水江县级市。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区划变迁。年,湖南省组建了涟源地区,邵阳地区原本下辖的冷水江县级市、新化县、新邵县、邵东县、双峰县、涟源县等地,划入了涟源地区管理。截至70年代末期,邵阳地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7个县。年,邵阳市被第二次提升为地级市,与邵阳地区并立。
年2月,邵阳地区被撤销,下辖的7个县,全部划入邵阳地级市管理。不过,仅仅5个月以后,邵阳地区再次组建,7个县重新划入了邵阳地区,邵阳地级市与邵阳地区继续并立。同一年,涟源地区的邵东县、新邵县,第二次划入了邵阳地区。截至80年代中期,邵阳地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9个县。年,邵阳地区被第二次撤销,下辖的各个县,第二次划入邵阳地级市管理。
与此同时,邵阳市的主城区,逐步形成了3个区。80年代后期,邵阳市形成了3个区、9个县的区划框架,分别是:东区、西区、郊区、邵东县、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邵阳县、武冈县。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邵阳市下辖各个县的发展,年,武冈县被撤销,组建了武冈县级市。出于城区正规化发展的需要,年,邵阳市撤销了东区、西区、郊区,组建了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进入21世纪以后,邵阳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
年,邵东县被撤销,组建了邵东县级市。截止年,邵阳市3个区、2个县级市、7个县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为了区域发展的全盘考虑,进入21世纪以后,邵阳市陆续组建了经开区、高新区、新城新区等几个新区。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区划,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