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朝对西南地区的政治经略中
2023/3/9 来源:不详北京看痤疮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汉武帝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中央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设置了六个中南尉。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由于“南越”等西南诸国不断侵扰汉朝边境,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中央又在四川设置了一个都护府,即:[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7年)]这就是所谓的“下邳令”。
[东汉建武四年(公元30年)]在这个都护府的管辖下,四川地区的“益州”、“巴郡”等地先后纳入中央统治之下。
[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经过多年的经营,在中央王朝势力的帮助下,西南地区逐渐摆脱了汉王朝的统治。
[东汉时期,中央政权还在四川地区设置了三个下邳令,即:泸州、江津和成都。[在这一时期,西南诸夷也纷纷向中央政权献上马匹、丝绸等物品表示臣服。
[东汉时期,由于中央政府对西南诸国实施了“封建并用”、“羁縻政策”等政治措施后,西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3、汉武帝时期曾两次设置下邳令。
第一次在前年,汉武帝置下邳令,其辖区相当于今越南北部。
汉武帝置下邳令后,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这一时期的西南夷也逐渐被纳入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
不过,由于西汉时期在西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较多,这一地区的开发则相对比较缓慢。
[注]:[1]见《史记·西南夷列传》。[2]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交趾、南越、大理等地方政权。[3]东汉时期建立了一个新政权——南越王庭。[4]这是汉朝与南越王国之间发生冲突后建立起来的一个临时政权或政府。
4、汉朝在对西南地区进行统治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了对当地的移民力度。
根据《史记》记载,“南越”之地在西汉初年时,有一批人曾迁徙到这里来,这就是所谓的“南蛮”。汉初时,这个地方还有少数少数民族人居住。
后来在汉宣帝时,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控制,朝廷开始在此实行移民政策。东汉初年,班超出使西域,途经此地,他见到当地居民生活困难,于是决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于是就“徙民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由于“移民于会稽”这一措施非常成功,于是朝廷在这里又设置了一个都护府来管理移民问题。
同时也有不少汉族人来到南越国地区生活。东汉初年至三国时期(公元年至年),汉军在西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六个中南尉和三个下邳令(都护府)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和控制。
三国时期,南越国被灭后、汉朝设交趾郡管辖的大部分地区被东吴占据。东晋初年南渡后在此地设置广州;公元年在此设立交州;公元年在此设置益州;公元年再设州;公元年又改置为南会稽都督府并设立越州刺史部管理该郡。
三国时期的南越国都和南越国的都护府都曾设在云南南部与越南北部地区交界的滇池、大理一带(今云南东北部)。
5、西汉初期,汉武帝为进一步扩大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力,曾于公元前年在滇池东北一带设置了一个县,即苍头县(今永胜县一带);
公元前年,汉武帝在滇池东北地区设置了一个县,即苍头县(今永胜县一带);
公元前年,汉武帝又在苍头县东、南一带设置了交趾郡。公元前年,汉武帝在此置交趾郡、南越越国,后改称“都护府”。
公元前年至公元8年的近70年间,汉朝政府先后在西南地区设立了六个都护府,分别为:交趾都护府、交河都保护国、交水都保护国、南越国都保护国、南越东界都保护国和南越北界都保护国。
在西汉初期的西南地区设立六个都护府时,其中有三个在今今云南省境内;其他三个在今四川省境内。
公元前年至公元27年间,汉朝政府又先后在贵州地区增设了三道都护府;其中:贵州第一道都护府由贵阳所管辖;第二道都护府由兴义和安顺所管辖;第三道都护府由镇远所管辖。
此外,汉朝政府还先后以“黔”(指今贵州省)为“蛮荒之地”,设置了五个羁縻州之一的“牂牁郡”。
6、西汉中期以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逐渐接受了汉王朝的统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夜郎。夜郎本属于西南夷之地,后被汉王朝册封为云南王,其属地主要在今越南北部一带。
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了夜郎“建立”为国的记载。
据《史记》记载:“夜郎与汉通,岁时来朝,汉亦遣使来者。……于是夜郎国以夜郎为王……置六郡”……“武帝中平五年(公元前74年)”……“乃立夜郎为南郡。
汉朝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控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汉武帝为了更好地管理西南地区而将其并入中央的统治之下,这也给西汉时期的西南地区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移民屯田
西汉初年,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而且由于地处偏僻而交通不便,在这里居住的人口也比较稀少。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年)冬十月,西南夷部落联盟首领“大昆弥”在与汉朝争夺南越王赵佗时失败,并被斩杀于苍梧、零陵之间。
汉武帝于是派兵镇压了这场战争。但不久之后便发生了“大昆弥之乱”,从此汉朝与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年),中央派兵进入西南夷地打击了大昆弥之乱的余孽“越人、西南夷等蛮夷之部”;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年),西汉中央派遣十万大军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屯田以抵御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元封六年(公元前年),汉朝又派人“分道招民而入蜀”;元封七年(公元前年)四月,汉朝又“遣使到西南诸夷”。
此后由于战争频繁,中央财政匮乏,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而汉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1、汉武帝在益州屯田
西汉时期,益州曾先后出现过七个郡:-益州、江阳郡、苍梧郡、桂阳郡、梓潼州、益部县和西成县。-益州有六个县:武都镇、兴教坊、兴文坊、茂陵县、邛崃县和广汉县。-
在今四川境内,还有一个蜀州:就是今天的阆中市;在今贵州境内,有一个普定州,也就是今天的普定县;在今云南境内,还有一个普元州,就是今天的蒙自县;在今湖南境,还有一个新化县;在重庆境,则有个武隆县。
-从上述所列可以看出,汉武帝在蜀地的屯田活动主要集中于益州地区。此外从汉代移民入蜀者人数来看也可得出同样结论。
汉代中央政府为了有效控制西南夷势力范围内人口的繁衍生息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曾多次派遣屯田兵马前往。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族农民或军人(多为军事人员)……
2、东汉与西南民族的关系
在东汉时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逐渐统一,他们不断向中原王朝进贡、求和,这对大汉王朝的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东汉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迅速发展,特别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繁荣。
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公元年,南夷校尉越人“侵掠荆州”;公元年,南夷校尉赵佗夺取广州(今广东一带);公元年,南夷校尉赵佗再次侵入广州(今广东一带)。
在东汉与西南的民族关系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现象――羌族。
自西汉后期开始,羌族就逐渐兴起并不断向南扩展。东汉时期由于羌族内迁至今四川盆地一带,所以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与汉朝的关系也比较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