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锑都脱灰袍披绿装生态修复经验走向
2023/5/1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新湖南客户端10月29日讯(记者郭芝桃严德赢通讯员董振亚)近日,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文明论坛之一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主题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含18个案例),湖南省《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案例入选。
(地面塌陷点修复成矿业文化广场)
世界锑都华丽蜕变引领绿色崛起
冷水江锑煤矿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地处湘江流域中下游,横跨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素有“世界锑都”之称、“江南煤海”美誉。
其中锑产量占全球的60%,煤炭地质储量5.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6,是世界上最大的锑产品生产、贸易、研发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锡矿山地区累计产锑余万吨,创汇70余亿美元,上缴利税60余亿元,从业人员常年保持在1万人以上,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冷水江锑煤矿区开采利用历史已达余年,冷水江市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粗放式的矿产开发,让地下资源被肆意掠夺,导致了废渣堆占、山体荒芜、水体污染、地面沉降.......层出不穷的生态环境问题,“世界锑都”病了。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是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实施的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中的重大项目。近年来,通过整治矿山、治理污染水体、治裸露山体、治荒废田地、治地质灾害等治理措施,积极消弭矿业开发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完成蝶变,脱灰袍披绿装,变成了百姓争先向往的生态游园,有力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山体治理前后对比图)
壮士断腕矿山综合治理攻坚战
“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作为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以及湘江保护和治理五大重点区域之一,虽然任务艰巨,但我们将坚决扛起这份责任,打造全省传统矿区生态修复样板城市。”冷水江市委书记曾伯怡说。
过去十多年来,锑煤矿区通过实施多轮矿产资源整顿,煤矿从原来的家,减少至目前的15家,锑矿从原来的5家,整合至现有的2家,锑冶炼企业从原来的91家,整合至现在的9家。
矿山企业的整治,为后续工作腾出了空间。
针对污染性最为严重的重金属废渣问题,冷水江联合中南大学与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相关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实现砷锑分离、砷碱分离、砷酸分离,累计多年的砷碱渣危险固体废弃物全部得到了回收利用。而“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更是能将矿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砷碱渣全部清洁利用。
(河道治理前后对比图)
截至今年,约2万吨砷碱渣被无害化处理,锡矿山地区约5万吨野外混合渣被集中填埋、覆土绿化,并对受污染的河道进行清淤、生态护岸。实现了“不欠新账、不欠老账”的目标。
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董振亚介绍说,湖南省从一开始就将湘江流域试点区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将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区域综治作为全链条进行技术设计和工程布局,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内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官方监测数据显示,举措施行后,冷水江锡矿山地区青丰河、涟溪河水质也在持续改善中,年青丰河万民桥断面砷、锑平均浓度分别比年下降了98.7%、86.1%,砷已达标。涟溪河民主桥断面年锑浓度比年下降了84.5%,砷稳定达标。今年以来,青丰河、涟溪河锑浓度相比往年进一步下降,铅、镉、铬、汞等11项重金属指标均稳定达标。
“项目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的创新,是推进湘江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两个重要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皓说道。
自年始,省自然资源厅在机制创新上推出了“服务团挂职服务”,即服务团成员专门到相关区县自然资源局挂职,专职督导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进度,并联合省纪委省监委驻厅纪检组实行专项核查,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厅局单位开展多轮督查,全省形成了“一季度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高压态势。
(耕地修复前后对比图)
生态修复脱灰袍披绿装
“那时候去学校的路上,沿途所见都是黄土,而且时常会有一股刺鼻的气味飘进校园。”锡矿山中心学校教师段光辉看着今日的锡矿山,回忆昔日情景感叹道。
作为拥有余年开采历史的冷水江,过度的开发,让锡矿山漫山“赤裸”,植被的稀疏,加剧了石漠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问题。
基于此,当地政府通过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采取改良土壤、修建引水灌溉工程,以乔、灌、花、草混种的方式对山体进行修复,共植树造林2万余亩,栽植乔木4万余株,灌木9万余株,藤类2万余株,撒播花草籽3.5万平方米。而部分区域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种植黄桃、金银花等经济作物,预计可给当地群众带来约千万元的年创收!
针对荒废田地问题,矿区4.5公里因废渣淤积的河道得到了疏浚、护岸,并防渗加固35口山塘;通过除草、翻耕、培肥、蓄水等措施,对余亩田土进行了综合整治后进行流转,由当地合作社承包种植水稻和稻田养鱼。
“过着这么幸福的日子,我想活到岁。”搬到新居的秋湖村村民、73岁的胡连秀开心的说道。由于宅基地沉陷,共有35户煤矿采空区居民住进了新房子。矿区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维修加固了矿区0栋受损房屋,并建设搬迁避让安置小区,科学利用搬迁后土地,矿区破败风貌极大改观。
除采取硬措施治理,亦全方位使用了更科学的方法。
石漠化荒地修复成石林美景
在长子岩地区,百余亩一人多高的“碳汇草”试验基地格外引人注目。
“通过碳汇草种植,可以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吸纳和降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净化区域水质,还可以加快‘零碳城市’建设。”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冷水江市分局高级工程师彭学文说。
(忆苦窿工矿遗址)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锡矿山特有地质遗迹、工矿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融入其独有的工矿文化、红色文化,集旅游观光、地质科普教学、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景观也已初具雏形。
站在红日岭上俯瞰大地,旧貌换新颜,一个巍巍青山、悠悠绿水的美丽冷水江正在向我们走来。
[责编:郭芝桃]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