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育才,以培国本怀念我的叔祖父周方
2023/9/14 来源:不详北京皮炎医院网站 http://liangssw.com/bozhu/11449.html北京皮炎医院网站 http://liangssw.com/bozhu/11449.html
兴学育才,以培国本——怀念我的叔祖父周方先生
文/周江元
我的叔祖父周方(——),字静庵,号卓甫,湖南省新邵县迎光乡(原属新化县永固镇)人,世代耕读传家。
周方
我的高祖岐山公,学识渊博,积学不显,惟务耕读,以教子孙邻儿为乐,以布衣终老。晚清名士、主讲湖南高等师范临湘吴獬为之撰墓志铭。我的曾祖蓉轩公是清末秀才,曾任宝庆濂溪书院斋长及永固镇镇长等职,后以办学为主,门下士多将才,国民党上将袁朴、中将李文等皆出其门。曾祖撰家训联“对祖父无惭,先须立品;要儿孙有用,还是读书。”悬挂于堂屋神龛两侧,以“立品”、“读书”为传家之宝,现在我家神龛上仍悬挂此联。叔祖父周方为蓉轩公仲嗣,幼聪颖,年入湖南高等师范学堂,受业于杨怀中、徐特立等名师,与蔡和森、邓中夏同学。受恩师杨怀中、徐特立的影响,醉心于教育救国,年冬就与邓中夏等高师同学在校内创办工人夜校。年为主办平民教育租住岳麓山下“沩痴寄庐”,随之蔡和森到此与周方同住达三年之久,年4月,蔡和森与毛泽东等13人一起在此成立新民学会,周方当时因家人染时疫归里未与会。
新民学会成立后不久,周方便与蔡和森、毛泽东一同发起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并于年秋与蔡和森同赴上海筹备赴法临行事宜,年末蔡畅、向警予、葛健豪等到达上海,将要成行时周方医院,错过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船票转给了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周方夫人张良权女士因为要照顾周方也未成行,后转赴新加坡。
年初,周方经戴季陶介绍由上海转北京加入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开办的工读互助团,与何孟雄等十三人从事半工半读的实践。同年5月,周方回到长沙,先后任教于湖南省立一中、二中、一师、岳云等学校。在一师任国文教员时,周方参加了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文化书社,并支持表弟彭泽(慕陶)参加新民学会和中国共产党。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周方有感于当时形势,立志兴学育才,以培国本,遂致力于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首开湖南平民教育先河,并毕生身体力行之。年创办基本平民补习学校,即后来著名的湖南模范平民女子职业学校,李维汉、蔡畅、谢觉哉等均至校义务授课,是全国第一所专设的平民学校。
年葛建豪(蔡和森的母亲)带着蔡畅的女儿李特特从法国回来,途经新加坡,在周方夫人张良权处住了一个月,并在张的帮助下回国。年周方发起成立“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年,周方利用基本平民补习学校旧址,与葛健豪一起创办了平民女子职业学校,推举葛建豪任校长,周方任主事,彭慕陶主持校务,得到郭亮等大力支持,该校后来成了中共党组织的外围驻点。
年创办“枫林农村实验学校”,免费招收贫民子弟入学。年周方发起成立湖南农村建设协进会,任总干事,同时担任湖南农民教育馆教导主任,主持编印农村通俗书刊,推动农村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后,周方将民范女校与枫林中学迁入新化,仍坚持办学不辍,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抗战宣传与募捐,坚决抵制日货。
年1月,张治中调离湖南,在他离任之际,湖南各界为他举行了盛大茶会,并由周方、向郁阶等致词,对张主席重视教育及抗战工作,表示敬佩之意。年秋,周方为了向教育部请示“三化”实验教育并筹措建校经费,独自步行余里至三斗坪,再乘轮船到重庆。在重庆期间,刘昂向周恩来同志汇报了周方办学和实施平民教育的情况,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高度赞扬并捐给周方银元以资助他办学,周方的“三化”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教育部以及教育界泰斗陶行知、张伯苓、黄炎培、梁漱溟等的一致肯定。
雪峰山保卫战中,高平遭受灭顶之灾,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周方为民请命,赈灾呼救,获得县府下拨赈灾粮,为当时高平老百姓度过战乱灾难,恢复生产,一解火燎之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纪念陆军第四方面军第十八军十八师在湘西会战高平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抗日将士,在新化县永固镇(现属隆回县高平镇)修建了湘西会战阵亡烈士公墓,周方满怀崇敬,撰写《墓志铭》。
周方撰高平抗战阵亡烈士公墓墓志铭
年春夏,程潜、陈明仁两将军酝酿湖南和平起义,周方与好友周世钊等积极赞同此举,并认真组织长沙和新化两地枫林学校师生护校,坚守教学阵地,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同年12月,周方赴北京参加全国教育会议,会见老友李维汉(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同志,汇报了从事平民教育、三化教育几十年的情况,得到了李维汉同志的鼓励,随后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班学习。
年2月回湘,被湖南省主席王首道聘为湖南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年1月被程潜主席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年定居北京,积极参加政协和民革组织的参政议政活动,关心国家的发展、建设和统一,常与王季范、仇鳌等向国家领导人积极建言献策。
年病逝,享年87岁,葬于八宝山。
年10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出版《平民教育家周方先生》一书以纪念他百年冥诞。
年12月19日,周方魂归故里,骨灰移葬迎光乡迎光小学后山,有湖南省原副书记郑培民同志题词碑记。
叔祖父周方一生钟情于教育事业,他曾撰自勉联:率儿辈以廉勤,行之无倦;得英才而教育,乐此不疲。
在一次与毛泽东餐叙时,毛泽东笑对周方说:“老夥!请你慢点吃饭,我们还要同你讨论一件事。我看你很喜欢研究,文化书社的新书,你差不多都是先睹为快的,我很想劝你加入我们的‘马克思学术研究会’!”周方婉言推却:“润之!你是干流血革命工作的,我是干磨血革命工作的。你的工作可随时随地下手,我想普教平民,唤醒民众大家起来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毛泽东说:“这也很好,你做唤醒民众工作,也就是造革命的桥梁呀!”
从此,周方矢志不渝献身平民教育,并卓有成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致周方的信中写道:“静庵先生道鉴:久钦高谊,未挹清辉,企慕之私辄难自已。去岁接奉手示,发缄确诵,如亲聆謦欬,快慰之情,非言可喻。平民教育,经公实施于前,朱晏诸君提倡于后,知行步趋其间,不过尽国民义务,乃荷携扬溢量,愧恧曷胜。”周方当年在全国平民教育方面的影响可见一斑。
年,全国平民教育年会在湖南长沙举行,陶行知先生在会上赞誉湖南平民教育为全国平民教育之冠,与会代表赞誉周方为“平民教育老总”。新中国成立后,周方代表湖南赴京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见了老友毛泽东、李维汉、蔡畅等并受到热情款待。
叔祖父周方之所以热衷于办平民教育,原因有三。
其一,他认为“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文盲的国度中,高谈普选自治,我们真有些担忧!最粗浅的写选举票都不可能,哪能谈到监督政府,实行自治呢?挂羊头,卖狗肉,十年来的军阀政客专横,已够我们厌恶了,我们再可不谋真正民治的出路吗?我们学教育、办教育,我们自然相信教育可以救国,可以改造环境,可以左右政治,我们以为要实现民主政治,须在培养民智上立定根基,便认定了拿我们的本行来尽匹夫报国的职责”。
其二,他认定“无论何人——贫富愚智、老幼男女——均有绝对的入学均等机会。而当时的教育制度,对于入学资格,限制太严,收费太多,一般平民,每感受‘学校重地,无钱免入’及‘资格不合,碍难照准’的不平待遇。这种情况,是民主国家不应有的,是与教育原理不合的。故办平民学校,让年长失学,及贫苦无力就学的人们,得有随时入学的便利机会。”
其三,他深感“无论何时何地的教育,应适合环境的需要。因为当时的学校教育,是教室的、书本的、不合实用的。是完全的舶来品,不适合国情的。是无宗旨的、无目的的、一味生吞硬咽的。因为所学的不能致用,而要用的,又非其所学。
因此,为平民学校,以期养成安分守己、忍苦耐劳,一方面有应付环境的知识,一方面有自食其力的技能的模范平民”。他敢为人先,改革旧学制,提出了“三化五子四自”的教育理念。所谓“三化”教育,即以“劳动化”健全民族的身心,以“生产化”发展“民生”的经济,以“社会化”训练“民权”的普遍。而“三化”教育的全部推动,必先从学生个人的“五子”训练起。所谓“五子”,即使学生练成纯洁的脑子、强健的身子、万能的手膀子、轻快的脚膊子、流利的嘴巴子。倘若“五子”训练普及到了各级学校,学生个个都练了“五子”,就能达到“四自”之目的。所谓“四自”,是指“自治治人,自立立人,自养养人,自卫卫国”。
周方创办平民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实际情况提出“三化”、“五子”、“四自”的教育方针,对当时湖南的旧教育确是有力的冲击;他的教育思想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湖湘大地,他白手起家,排除万难,艰苦办学,甚至以武训行乞的办学精神来鼓励自己——“碰钉子时常带笑,为树人计不灰心”,始终坚持“寻难事做”的信念,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开拓了湖南平民教育的新天地。他艰苦创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叔祖父治家严谨,对教育后代,尤重德才兼备。“迹比圣贤,自耕且读;生逢多难,宜苦与劳。”我父亲曾在给叔祖父的信中写了一首诗来向他老人家汇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年来壮志逐时消,绿水青山伴寂寥。有兴吟哦愁醉酒,诊余弈罢看《红楼》。”叔祖父即回信训诫:“年来南雁断衡阳,意谓多因医务忙。谁料弈楼迷本性,何颜梦对业师江。”父亲读后如醍醐灌顶,发奋图强,终成一方名医。
在他的敦敦教诲下,子侄孙曾辈兰薰桂馥,头角峥嵘,读大学者达40多人,并有教授、研究员和全国优秀教师等高级人才多名,都学有专长,服务国家社会,皆单位中之佼佼者。如周方的儿子周书秩,正厅级离休;外甥刘鑫涛,湖南农大教授、湖南省六届政协常委、省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长孙周乐国,全国优秀教师并荣膺湘潭市“优秀教育世家”荣誉称号,年11月19日,周乐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雨露计划·腾飞工程——中西部地区万名应用人才助学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受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启德的亲切接见;
周方长孙周乐国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的亲切接见
侄孙周继时,年未而立即成嫦娥探月计划功臣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外孙女金铮获美国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供职;曾孙周英崛、曾外孙张德获美国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就业;曾外孙王涵睿、金灿在美国硕士在读;曾孙周介圭天津大学硕士毕业,现供职天津铁道设计院;曾外孙钟远南开大学博士毕业,现供职天津城建学院,他参与创办的“心守家园”助学公益事业,已在全国部分省资助众多贫困学生大学毕业。他们的这些成就,无不归功于周方先生的教导或者受他思想的影响。
年3月1日,叔祖父周方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湖南省文史研究馆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赞扬他从事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建设人才,充分肯定了他爱国爱民、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办事勤奋、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国家领导人李维汉、刘昂等敬献了花圈。
李维汉、刘昂等敬献花圈
他的故友、学生在挽联中写道:“创办民范枫林,化雨春风,誉满三湘四水;倡行三化五子,躬身实践,恩留北国燕山”,“平民自创千秋业,夫子荣为百世师”,这是对湖南平民教育的首创人和实践者周方先生一生的中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