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娄底民政局打造群众自治新样板
2023/10/7 来源:不详新湖南客户端4月22日讯(通讯员胡题欧王晶晶)近年来,娄底市在创新基层治理方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改变,摸得着的幸福”。
党建引领强基础
娄底市通过推行“党建+基层治理”的模式,切实把党的建设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推进基层网格党组织建设。目前,全市87个乡镇(街道),个村(居)划分为个网格,共配备网格员人。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创建无疫村(社区),网格员发挥带头作用,牢牢守住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强化队伍建设,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的方式,连续4年为全市村(居)开展培训。在新化县油溪桥党员干部培训中心设立主课堂,各县市区设立分课堂,为全市1.6万多名乡镇和村(居)干部进行业务培训。
三个清单强自治
为进一步理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职能职责,由娄底市民政局牵头,联合七家单位部门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个清单”,包括依法自治事项清单20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30项和减负工作事项清单8项,规范自治事项。同时,严格清单管理,建立新增、变更、退出机制,实时动态管理。“三个清单”为规范自治事项提供了政策依据,有效厘清了基层自治组织的责、权、利,促进基层减负增效。村干部纷纷表示,“三个清单”出来后,应付上级摊派的任务少了,与群众交流的时间、干实事的时间也就多了,更有时间和精力谋村级发展、谋乡村振兴。
民主协商强议事
“屋场会”源自乡村聚居社会中宗族议事的传统习俗。去年以来,为切实化解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娄底市创新基层治理,全面推行“屋场会”群众工作法,实现了村民事村民议,推动形成了“群众说事、屋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起源于涟源市杨市镇板桥村“屋场会”群众工作法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以“接地气”为特点,开会就近就便,聚焦村人村事,群众包打包唱,不仅让农民群众感到温暖,也让基层干部从中找到了认同感与获得感,形成了浓厚的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氛围。板桥村老党员姚卓群说:“以前,干部在会议室对着文件念,我们听着犯困,现在屋场会在家门口开,把政策当面宣讲,村里的事情大家一起商议,干部和老百姓的心更近了。”
积分管理强制度
近年来,娄底市在全市乡村推广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将乡村治理中涉及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明乡风、扶危济困等事务细化成数量化指标,进行积分制考评管理,在积分制考评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群众自治,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积分制实施细则、考评管理、奖惩办法、评分标准均体现了民意。通过“积分制”“积分卡”撬动乡村大治理,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群众自治。新化县油溪桥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到任后,为了扭住村民自治这个关键,调动群众自治的积极性,摸索试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各类表现设立量化标准,进行积分量化,逐人逐户实行积分动态管理,逐步实现了乡村治理从粗放到精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村规民约强乡风
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强化民风涵养,激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内在动力,推进优秀村规民约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治理水平中发挥积极作用。该市积极发动各村(居)修订村规民约,并提交司法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实现司法审核%全覆盖。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娄星区万宝镇石塘村村规民约、涟源市三甲乡新玉峰村村规民约获评全省“十佳”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的实施落地,娄底市基层自治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新风进一步树立、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好转,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看得见的改变,摸得着的幸福”。
组稿任琼瑨
一审曾金春
二审任琼瑨
三审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