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仙溪镇的ldquo将军庙rd

2022/5/30 来源:不详

点击上边蓝字,加入安化老乡群

打开湖南省益阳市的地图,你会发现这里有好几处以“将军庙”命名的地方。其中包括位于赫山区衡龙桥镇分水坳的“将军庙”,位于资江西路号附近的“将军庙”(“将军水府庙”),以及位于安化县仙溪镇大溪村的“将军庙”。那么,安化县的“将军庙”供奉的到底是什么“将军”?

安化县,这个地名与梅山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位于湘中腹地的广袤的山地,包括今安化、新化两县,以及新邵、隆回、涟源和桃江县部分地区,在宋代以前,被称为“梅山”(因“出产梅子”而得名)。这这里生活的人,被称为“梅山峒蛮”,实际上是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宋史·梅山蛮传》:“梅山,东接潭,南接邵,西则长,北则鼎、澧。”)

瑶民首领扶汉阳曾在梅山称王,以梅城为首府,建立政权体系。安化县梅城镇有座“扶王庙”,庙联称他:“扶危济困,王德民安”。大福坪的扶王庙联称他:“扶主以忠,自昔已股肱周陛;王臣之泽,至今犹霖雨苍生。据传启安坪有“扶王殿”,梅城区公所院内有口“扶王井”,梅城汽车站后有“扶王娘墓”,马家桥有座为纪念扶王的坐骑白马而建的“白马庙”。此外还有两座为纪念扶王部下两位将领而建的“李猛将军庙”和“刘猛将军庙”。

等到宋朝,宋神宗命大臣章墩进山招纳瑶民。章墩邀梅山的首领和谈,达成协议:朝廷支援耕牛、种子、资金,帮梅山开路,发展交通及生产,放弃武力征剿,梅山则纳士归顺朝廷。等瑶民归顺后,朝廷将梅山分为新化、安化两县。从此,梅山“归化”于中原文化之中,安化县也由此得名。

不过,益阳地区的反抗并未止息。如南宋初年,钟相、杨么起义,从武陵、龙阳到沅江县的沅水西侧建立水寨二三十所。起义虽然失败,但“昔时益阳一带建杨泗庙,或杨泗将军庙多处,并遍及洞庭湖滨各县”。但是,安化的“将军庙”有点奇怪——它供奉的并不是一位将军。

今天的安化县道教协会位于大山深处的仙溪镇大溪村将军庙。据该县道教协会刘玉泰道长介绍,这座古庙源于隋朝水石洞天“四圣”。隋朝年间,红马一郎、黑马二郎、白马三郎、白竹仙娘一同降临此地,帮助老百姓殄除灾祸、迎吉祯祥。之后,到了隋朝义宁元年(年)4月18日,他们在溪中石化,回天庭复命,凡体被葬于宝地飞龙山龙头。“将军庙”供奉四圣到如今,据说他们时时显灵,保佑居民平安。《将军四圣香》中说:“志心虔诚归命礼,石山寨上神通大。四圣亲临到此地,触石化身为四圣。君臣朝拜国安泰,兄弟朝拜家和顺。学生朝拜金榜中,求福欣然天地灵。”

(本文来源:晨之论史本文图片:黄天佑)

上图为四位将军墓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