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胜龙三十八年过去,归来仍然是少年
2023/3/19 来源:不详撰稿:朱月琴、唐明靖
38年后的今天,当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再次握住向红机械厂老厂长彭琼林的双手时,百感交集。
38年前,21岁的傅胜龙担任向红机械厂主持工作的团委副书记,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一步步朝着梦想迈进。期间,他经常将年轻人聚在一起,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没有经费,就组织回收废铜烂铁,变废为宝;当需要搬运爆破器材时,他第一个冲向前去,不畏艰险......
“胜龙年轻时就体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办事点子多,群众关系好,所以被破格提拔。”如今已是89岁高龄的老厂长回忆时,仍对傅胜龙赞赏有加。
傅胜龙向老厂长汇报了如今创办大汉国际工匠院的初心,对职教事业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他告诉老厂长:“我今天就是为职教事业寻根而来。”
当天下午,傅胜龙前往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在新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绍斌、校长罗荣的陪同下,参观了陈润霖铜像广场、楚怡精神传承馆。
楚工如今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优美,在富有生命力和精神信仰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傅胜龙深深感受到了“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感受到了楚工教育者的用心、用情、用力。
随后,傅胜龙一行又风程仆仆来到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白沙洲头,资水河畔,拨开历史的烟云,傅胜龙对每一处建筑,每一张图片,每一行文字,都细细观看,感受时光的流逝与精神的坚守。
当看到一张“湖南省教育会大楼旧址”照片时,他对随行助理说:我们要在大汉国际工匠院再建一座这样的楼,作为新校区的教学楼,不仅还原楚怡历史,更是把弘扬楚怡精神、工匠精神与推进中国职教改革结合起来。
年,新化籍爱国教育家陈润霖先生于长沙创办楚怡工业学校,开创了湖南私办工业学校的先河。
楚怡工业学校历经两次兵燹,三次建校。从办学初期的励精图治,到年被迫西迁新化白沙洲,抗战胜利后又回迁长沙,楚工在艰苦卓绝中弦歌不断,培养了一大批经世济用之才。朱镕基同志也曾就读于楚怡,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湖南一师举行纪念陈润霖逝世10周年座谈会,毛泽东同志为自己尊敬的校长陈润霖先生题词: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
作为湖南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的会长,傅胜龙深情地对随同参观的副秘书长张云龙说:“先生是湖南民办职教的鼻祖,职教人的先驱,是大汉国际工匠院的榜样。我们将承担为企业输送优秀技能人才的使命,着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接过先生的接力棒,传承百年楚怡精神。”
时间拉回到年9月,傅胜龙在北京雁栖湖企业家论坛上曾发表“工匠精神可学而至”主题演讲,立志“要让农民工的孩子不再成为农民工,而是成为新时代的工匠”。此后,一直致力于工匠精神的传播。
尔后,大汉在望城金桥国际创立大汉国际工匠院;打造非遗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出版《工匠精神》教材;推出“工匠精神”系列微课;创办大汉技工学校,培养“品德好、身体好、习惯好、技能好”的“四好学生”。以此来唤醒孩子们的心性,提升自信,鼓励孩子们努力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傅胜龙常说,我们是乘着新中国发展的电梯上来的,我们感恩祖国,感恩时代。如今,大汉集团正乘着职教改革的春风,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真正践行楚怡理念“为干而学、在干中学”。
最后,一行人来到陈润霖先生的墓前祭拜,仔细阅读碑文,再次重温陈润霖先生一生磨血育人,彪炳千秋的伟大功绩,感受先生四十多年“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家国情怀。
在老厂长的家中,傅胜龙曾深情地回忆:今天看到白沙洲,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年也是仲夏时节,我带着向红机械厂的青年干部们,沿着资江顺流而下,因为天色渐晚且水势太大,不得不夜宿白沙洲,拥火而眠,依稀就是在楚怡学校旧址所在的粮仓。
故地重游,回想当年自己在军工企业艰苦奋斗,青春似火的岁月,感慨万千。如今创办大汉国际工匠院,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楚怡”精神的传承和初心使然。
从他踌躇满志的交谈与展望未来的憧憬中,我们仿佛耳畔响起了陈润霖先生为楚怡所作的校歌:
勉我少年兮,前途万里今日行。
爱自由兮自治,爱独立兮自营。
强者强国精神一到,何事不可成。
共勉为君子兮,以贻本校之光荣。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商海破浪会有时,归来仍然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