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奔跑在支教路上的最美岳阳人岳阳
2023/10/26 来源:不详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罗凯黄诚成陈垦
支教是一场接力赛跑,在这场爱与责任的接力中,一批又一批岳阳教师接续努力,怀揣着希望的种子,背上梦想的行囊。在支教队伍中,有许多夫妻档,他们结伴、接力支教,在贫困山区、在西藏、新疆等地播撒知识的种子,开出美丽之花,结出成熟之果。
教师节,让我们分享黄招晔等3对支教夫妻档的故事。
胡钟楷、兰桃容:山区育“桃李”
在岳阳“三区”支教队伍中,有一对来自岳阳市云溪区松杨湖中学的高级教师胡钟楷和兰桃容。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他们继续追寻自己梦想——支教。
胡钟楷和兰桃容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学校里任教,一教就是二十多年。“早在10年前,我就想去支教,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当时不知道到哪报名于是就搁置了。”胡钟楷说,现在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能照顾自己,支教想法更加强烈了。
年,岳阳“三区”支教的第七年,平江和新化两地,胡钟楷和兰桃容选择了更远更偏的新化。“支教就是要吃苦,不要认为自己很伟大,要蹲下来服务大家。”胡钟楷夫妻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胡钟楷被岳阳市教育体育局任命为岳阳“三区”支教新化队队长,被新化县教育局任命为新化县琅塘中学挂职副校长,被分配到新化县琅塘镇谭家村的琅塘中学任教六年级《语文》、《思品》、《美术》等课程;兰桃容担任新化支教队科研委员,琅塘中学二年级班主任,任教《语文》、《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美术》等。
琅塘中学是一所山区学校,95%是留守学生。由于当地的孩子信息闭塞、阅读量小、知识面窄,接受教育新模式的进度也比较慢。对此,胡钟楷夫妻俩没有气馁,从零开始,一点一滴,耐心教导,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眼里的“知心人”。
每到周末,他们走很远的山路,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嘘寒问暖。针对有困难的学生,发动
亲戚朋友捐款捐物;针对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这一实际情况,经常带书籍给学生看,开阔孩子的眼界……
其中一名学生,自幼母亲离家出走,由于缺少母爱,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流。胡钟楷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了该生外出务工的母亲,并让母子俩通过手机视频见了面。在母亲的关爱下,该生的性格慢慢开朗起来,笑容也多起来了。
经过一年的教学,胡钟楷夫妻俩所带班级的成绩突飞猛进。胡钟楷所任教的班成绩由原来的学区第五名跃居学区第一名,兰桃容班级的语文成绩由原来的平均分37.5分上升到82.5分。
在学校里,他们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出谋划策,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与新老师进行师徒结对,通过上示范课、听课、指导备课等,让新老师迅速由大学生向老师转型,较快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身为支教队长,胡钟楷在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常常利用周末或课后时间驱车走访分布在新化县13个乡镇28所学校的70名教师,拜访受援学校领导,真实准确地了解支教老师的德能勤绩、备教批辅等情况,及时发现闪光点,解决老师们工作、生活上的困难。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支教路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却是强大的。胡钟楷和兰桃容夫妇和众多支教老师一样,虽然面临着诸多不便和困难,但心里装的永远是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次我们真正地走出了岳阳,感受到了世界的大与美。感谢国家实行‘三区’支教的好政策,让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学生受益,让支教老师实现支教梦想,让受援学校得到实惠,让城乡学校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如果可以,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胡钟楷和兰桃容发自内心地说。
高远望、邓卫林:平江大山圆梦
20年前,高远望心中埋下了支教的种子。今年便带着妻子加入了支教大军,踏上了圆梦之旅。
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高远望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已经有27年教龄。他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先后在城陵矶小学、九华山小学、朝阳小学、湖南民院附小(现南湖小学)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曾荣获岳阳楼区十佳青年教师、岳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高远望说,之所以选择支教,还得追溯到20年前。当时看了一部介绍希望工程的纪录片,感受到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的贫乏和当地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年青教师,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应该去偏远山区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教育教学理念付诸实践,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贡献一点光和热。同时,他觉得在城市里生活惯了,工作久了,难免会生出一丝丝的懈怠。他想借这个契机,调整一下生活节奏,开启一段新的教育生涯。
来到平江县三阳芙蓉学校支教已有两周时间,高远望感觉这里的生活节奏与市区很不一样。由于这里的绝大部分学生家里离学校都很远,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中午都住校不回家,因此老师几乎成了孩子们的半个“监护人”。老师们从早上6点半开始陆陆续续进入学校后就一直待在校园里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带学生吃早餐午餐,中午带学生午休,下午放学后还有课后辅导,常常要到近6点学生们才能完全离校。这样算下来,老师一天在校的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0个小时,几乎没有午休。对于在城区学校里中午能够安安稳稳睡个午觉的人来说,第一个星期的工作让他感觉异常疲惫,而本地的老师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高远望的妻子邓卫林是岳阳楼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此次平江支教队队长,她不仅要带领着支教队伍做好平江支教的“新三者”(教育优质资源生产者、均衡发展连接者、改革创新引领者),还要做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尽心尽力,并尽最大可能为芙蓉学校的教师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让他们能更充分地利用好这些优良的硬件设备。
在平江山区支教,就是播撒希望和梦想的种子。高远望说,接来下的1年支教生活中,他将和妻子汲取受援学校老师们身居偏远地区不惧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养分,也要将支教团队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班级管理经验与受援学校进行分享,帮助受援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黄招晔、易丽荣:接力援藏援疆
“既然已经选择援教西藏,就要把西藏当做第二故乡,就要把建设更好的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视为己任。”这是岳阳君山区岳西中学援藏英语教师黄招晔,在湖南省教育厅代表湖南省45名援藏教师作的誓师发言。
湘藏两地相隔万水千山,教育环境也有很大的区别。年秋天,黄招晔作为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组团援建教师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任教高中英语。当他走进课堂的那一刹那,孩子们给予的热情让他感动,同时又倍感压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他发现,这里的孩子由于生活在边疆,环境相对封闭,对英语方面的学习自信心很不足,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他决定从树立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开始。
在教学中,黄招晔从实际出发,变单一、呆板的教学为灵活多样的教学,通过课前3分钟即兴演讲、课堂讨论、“辩论赛”、竞赛游戏等形式,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使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特别是在援藏期间,针对西藏孩子底子薄、基础差,他更加耐心辅导、关爱、鼓励这些孩子。
正是由于对学困生付出了更多的爱,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黄招晔每学期都荣获了教学质量优秀奖。、年,他任教的高一31、32班英语科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排在学校同类班级名列前茅。
在此期间,黄招晔热情指导青年教师,关心培养青年教师的成长,先后与陆礼梅、白玛曲吉等老师结成对子。一方面主动给他们上示范课,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另一方面多听他们的课,指导他们做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各个环节,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把新思想灌输到课堂教学中。
黄招晔热爱教育事业,全心全意投入到西藏的教学中。他总是说:“我的工作一直离不开妻子在背后的支持,妻子易丽荣也是岳阳市第二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我援藏走后的这三年,是她一个人在照顾全家老小,很不容易,很辛苦!真的很感谢她!”原来,送别丈夫去援藏后,易丽荣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家要照顾老人,还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她的责任心和乐观的心态,再次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支持老公援藏工作的同时,不仅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自己在工作上也很出色。
三年援藏结束后,黄招晔回了家。但是心情无法平静,一直记挂西藏的孩子。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妻子去支教,去看看祖国的边陲,帮帮祖国大西北的那些孩子。于是,他动员妻子:“去西藏或者新疆支教吧,那里的孩子很可爱,你一定会喜欢他们的!家里你就放心地交给我。”早已认识到支教的意义易丽荣毫不犹豫答应了,她向市教体局提出申请援疆支教。
年8月,易丽荣通过选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疆教师。随后,她被分配到吐鲁番高昌区。易丽荣清楚地记得,那边天气极度干燥,不太适应,面临的各种考验接踵而至。吐鲁番又称“火洲”,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平均天35摄氏度,40摄氏度以上天气平均82天。与酷热相伴的还有极端的干燥,加上饮食习惯不同,口唇开裂、流鼻血、掉头发成了家常便饭。新冠疫情正紧期间,她勇挑重担,一个人承担了七年级10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由于10个教学班分为3个层次,所以需要分成不同的课时来上,她每天要上4-5节课,还有早晚辅导。每天她8点多就打开直播提醒学生早自习,带领孩子们读英语;晚上7点-8点,她还帮孩子们答疑解惑,辅导作业;晚上8-12点,她检查孩子们的背书视频。这一举一动都表明了她时刻铭记不忘援疆初心,不断奋斗前行的决心。
易丽荣说:“夫妻二人能够接力援藏援疆,是一种缘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辈子的骄傲。虽然因为支教,我们一直是分开的,但不管在哪里,我们的心在一起,一定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与重托,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