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复印店招牌上都会带个湘字
2024/12/6 来源:不详来源:beebee星球从下雪的攀枝花到兜售非洲鼓的丽江,你能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找到挂着“湘”字招牌的复印店,走进去,有时还会看见一碟被吃了多半的花生米。老板们讲着一口区别于当地的方言,让每一位在外地沉浮的湖南客人为之流泪。你以为他们是连锁经营,事实上却又相互独立,仿佛是某个庞大的印务卡特尔,从不承认彼此间的联系。在你的不断追问之下,老板无奈的告诉你,他的老家在湖南新化,只身一人来外地创业,已经五年没回家了。而你看着隔壁那条街上的湘文印刷,开始思考只身一人的真正蕴意大概是一整个火车皮的老乡与自己同行。北大社会学系博士冯军旗撰写的论文《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中说,新化人的复印店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有近20万的从业者。他们熟练的操作着各种语言的复印机,甚至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动脉,连呼吸都带着A4纸的味道。在那些连说明书都是外文的时代,他们是中国唯一会修复印机的一群人。听说日本某种系列的复印机,中文说明书是以湖南话为蓝本搞出来的。你甚至能在温州大学城的复印店搞到北京高校的考研试题,因为这是俩相隔千里的夫妻店。有人讲,在地图上用红笔将各地的湘字号复印店按照某种顺序连起来,能得到一幅横跨华夏大地的,微软雅黑体的,巨大的“湘”字。从国际空间站回望这颗古老的行星,就像观摩一家偌大的湘字号复印店。那是属于湖南新化人的太空歌剧。我很少相信他人,除非那人是来自湖南新化的复印店老板。在复印这个行业,新化无疑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舵手与法官,新化县的复印店老板打个喷嚏,全国的复印店都会发生震动。“一共五十块,可以扫码,明天来拿”,当楼下的复印店老板操着一口湖南普通话对我讲出这句话时,我知道,我的传单质量得到了保证。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我趁小伟不注意,用他的手机付了全款。湖南朋友曾经让我没事就学几句新化方言,将来有大用处。他告诉我,在外地走投无路时,最好的求生方式就是找一家复印店,用新化方言打个若无其事的招呼,我将得到一碗正宗的湖南米粉,但要注意别说太辣,会穿帮。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和我开玩笑,但我能看见他眼睛里的乡愁。湘字号复印店的老板通常还精通PS,AE等技能,改个领导或家长签名对他们来讲用自带的画图工具就可以搞定。你花费五块钱,环抱着手臂将甲方的设计需求一一讲出,看着老板剧烈的在键盘上敲击着什么,要不了半个小时,一个价值三万块的案子就搞定了。你想要给老板一些补偿,但他只是指着从复印机滑下的五张A4纸让你快些取走,不要磨磨唧唧的,耽搁了他的生意。这些复印店扎堆于学校或办公楼附近,每日消耗着成吨的A4纸。你的毕业作品、你即将收到的辞退信、你的不成气候的十四行诗与逻辑混乱的小说都会在那些作响的复印机中诞生。如果说浙江的皮革厂丈量了你的腰围变迁,那新化的复印店就窥探了你成功或失败的一生。下次去办事,记得带上你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