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从后塘到思蒙
2022/12/31 来源:不详北京哪间雀斑医院好 http://m.360xh.com/xinwen/3260/66644.html
时至今年8月29日,距离我第二次到贵珍姑妈家做客,过去整整10个年头了。
记忆里,我仍念念不忘那次徒步从后塘到思蒙之行。
我的故乡在湖南省辰溪县,那里是个神秘令人向往的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域内,地理构造为三座大山夹着三条大河。我们家住在县境南部的小龙门乡夏家垅村,贵珍姑妈家住在县境东部的后塘乡丹山村。两地间空中直线距离不过40来公里,中间却横亘着奔腾千里通江达海波涛汹涌的沅江和两列海拔千米连绵百里的雪锋山余脉。几经绕道,两地往来将近公里之遥。
第一次到贵珍姑妈家做客,那是年8月下旬跟随滕奶奶去的。
那时候,辰溪县如同全国其他山区县一样,经济还欠发达,交通状况相当落后。从我们家到贵珍姑妈家,仅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路线是途经过本县的寺前镇、火马冲镇,往东途经邻县的溆浦县洑水湾乡、江口镇、小江口镇;再由小江口镇往南到达本县的黄溪口镇,再到后塘乡的这条县级公路。
这条所谓的公路,实际上是条路面狭窄、粗糙、坑洼不平土路。汽车在路上行驶,左右摇摆上下颠簸,让司机乘客一路劳顿苦不堪言;雨雪天,泥泞湿滑泥水四溅;晴天卷起尘土飞扬,蔽天盖日,交通事故频发。
路况差,安全又没有保障,车次更是少得可怜,每天仅有早晨8点钟从县汽车站发出一趟班车。若想乘坐这趟车,需要提前一天赶到70多里外的县城或者50多里路外的火马冲镇投宿过夜。即便如此,第二天也未必能挤得上去。
另一条线路是从小龙门乡直达溆浦县思蒙乡的湘黔线铁路。每天有一趟由怀化市开往省会长沙慢速客运列车,下午5点半钟从小龙门乡火车站上车,晚上七点半钟到达溆浦县思蒙乡火车站。需要在思蒙乡火车站旅馆过夜,第二天还要徒步15里山路才能到达贵珍姑妈家。乘坐火车这条线路人是辛苦些,但比起乘坐汽车来,还是要安全,有保障得多。
几经考虑,我们选择乘坐火车前往,于是,我就有了与思蒙乡碧水丹霞绮丽风光不期而遇的邂逅。
思蒙乡位于湖南省溆浦县城以西12公里处,沅水的支流溆水自东向流过全境,湘黔铁路过境10公里,有思蒙火车站一座,全乡面积83平方公里,丹霞面积就占据30多平方公里。
思蒙,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考古发现,这里出土人类用过的粗陶片和石球,说明早在年前以前,人类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
思蒙是一个屈原起的诗意朦胧的名字,也是一个真正产生诗歌的地方,屈原诗歌《涉江》、《橘颂》、《山鬼》、《天问》等就是在这里写的。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流放溆浦,他从洞庭湖沿沅江南下,从溆水入口大江口,进入溆浦思蒙,顿时就被这方美丽的地方吸引住了,写下了反映沿途见闻和自己心情的千古绝唱《涉江》。《涉江》中所描写的“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这林深猿啼、阴晦迷蒙的景观,是屈原初涉思蒙的感受与写真,也是后来“思蒙”一地的由来。
屈原在溆浦居住下来,一住就是9年。屈原故乡湖北秭归也有很多桔树,看到思蒙漫山遍野的桔林,他倍感亲切,写下了《橘颂》。
溆浦好山好水,滋养这一方乡民,村里的少女一个个亭亭玉立水灵灵的,其间,村里有位美丽的少女死了,村里人说她变成了山神,屈原感怀之下写了《山鬼》。
有一天,屈原在山神庙中见到很多先贤神明的壁画,再看看思蒙这块神奇、如同鬼斧神工的灵秀之地,顿时感到举头三尺有神明在。于是,他把愤慨和疑问向上天神明连问了问,这就是著名的《天问》。
在溆浦县境内,数十条溪流汇入溆水,溆水缓缓向西流经思蒙,在这里形成丹霞地貌特有的漾湖。而后继续向西注入通江达海的沅水。由于地处水陆要害,在内河经济时代,沅江上游,湘西与云贵一带盛产烟草、茶油、桐油、辣椒、木材等物品,大多经此水路中转,远销到常德、长沙、江浙等地。商贾回来,全都走旱路,因此必经思蒙,到这里结算或歇脚。利来利往,熙熙攘攘,换来个热闹富庶的思蒙。
清晨凉快,好赶路,天刚亮,滕奶奶就叫醒我们,起床了。
走出火车站旅馆,放眼望去,只见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挂在对面的半空中,霞光映照下的思蒙风光尽在眼前。一座座山峦,高低起伏,参差不齐,形态各异,既相连又独立;山下碧水环绕,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山间云遮雾锁,若隐若现,恍如仙山琼阁,海市蜃楼,如梦如幻。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见到过如此美丽的风景,思蒙的胜景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走下二十多级台阶,再往前走五十来米平路,到了思蒙水码头。溆水清澈见底,缓缓西流,河面并不宽,大概80来米。走过由木船搭建的船桥,便来到溆水东岸;顺着河岸往西南方向走多米,跨过50多米的溆水支流的跳岩,再顺着山路往上走来米,到达了溆水南岸的山半腰,也就踏上去辰溪县后塘乡的路了。
站在路上往东望去,只见远处五尊大佛静坐在云水之间,那胖头和尚笑容可掬,耳垂给贴到了嘴角,极像西天弥勒大佛,大肚能容,笑口常开,让人忍俊不禁发出声来。看那五尊大佛眼睛半睁半闭、嘴唇微张、双手微垂的神态,和蔼可亲,极易使人联想到吉祥如意的五福(佛)临门。这五尊大佛在此一坐就是亿万年,实乃天下一绝。
五佛山旁边有一处悬壁,悬崖下有一个自然天桥,天桥呈四分之三圆,沿路而上,走近洞口,再行数十步,爬入洞内,入洞豁然开朗,天似穹形,只见土地平旷,山峰相连,秀峰下有十数亩农田,隐约可见农舍,鸡犬相闻,如身入桃花源,见农夫,牧童疑为世外人也。溆浦为武陵郡治所在地,古郡治所离此不过半日水路,难怪有人猜想: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定是见了此洞之后,才有感而发。故称此为“桃源洞天”。
距离五佛山不远的对岸,有一处几十米高的石山被一劈两半的巨崖,屹立在溆水中,此山名为“坡岩山”,相传当年铁拐李前往桃源洞,发现溆水被岩山所阻,路见不平一声吼,便抡起铁拐,将此山劈作了两半,此后溆水北去再无阻挡。另一说是观音娘娘云游至此,见一猴群在岩上淋雨受冻,顿然生出怜悯之心,于是劈开一道岩缝,让猴儿们从此有个安身栖息之所。探究这“坡岩”之源,是出于公平还是怜悯?无非神话传说罢了,但亦可从中领悟出“全则必缺”的道理。正因为坡岩山不再完美无缺,形成独特的一种残缺之美,眼前才有了思蒙丹霞这一奇观。
一路往南,一路胜景不断。我惊叹眼前的景观,以至走完思蒙到后塘这段漫长的15里路程,不觉到疲倦,意兴勃勃。
从那时起,思蒙碧水丹霞绮丽风光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了令我魂牵梦系的地方。
10年前,当听说我重回故乡的消息,亲人们四面八方围拢了过来。贵珍姑妈带着4岁的表侄叶嘉超从后塘赶来了,表弟叶炎从广东东莞赶来了,婶婶,堂弟清平从深圳赶回来,还有许多亲人从不同地方赶来了。包围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见不易,别亦难,人间自有真情在。短短的二十多天相聚,亲人们各自要回家了。临别时,贵珍姑妈依依不舍地拉着的手,亲切地对我说:“海春,你二十多年没回家来了,姑妈希望你在家乡再多住些日子。二十多年过去,城里乡下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你多走走看看,对你摄影和日后写作很有帮助,有时间请到后塘来,到姑妈家来做客,再看看那里的丹霞风光呀!”
也是那个时候,从贵珍姑妈口中得知,姑父不久前做完胃部大手术,他一个人在家里调养恢复。听了这个消息,让我感到愧疚和不安,姑父姑妈一家人对我实在太好了,他们的深情厚意,我不知以后该如何回报。
我和贵珍姑妈约定,随后几天我前去拜访。
返程前的第三天,我决定租一辆客车花一天时间,邀上当年一起到贵珍姑妈做客的同伴前往,可事难随人愿,滕奶奶年近百岁高龄,身体大不如前,已经无法经受住长途劳顿;表弟徐军又身在司法单位重要岗位上值守,难得脱身,我只好独自前往了。
二十来年过去,故乡辰溪县社会经济面貌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公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从小龙门乡经长田湾乡到仙人湾乡,再到黄溪口镇这条直线县际公路的打通了,大大地缩短了我们村子到贵珍姑妈村子之间的距离。
去后塘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为我开车的出租车司机黄连文,是我舅妈娘家的大侄子。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富有爱心有远见的社会青年,也是一位长年扎根家乡,技术娴熟的客车驾驶员。早上八点半钟从村子里出发,我们走走停停,饱览一路风景,没想到上午十一点半钟,车子竟然开到贵珍姑妈家村口那棵千年大槐树下了。用时那么少,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从出门开始,我就和表弟叶炎保持手机畅通了。贵珍姑妈还是放心不下心,早早地让表弟叶炎和表侄叶嘉超他们父子俩守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迎接我的到来了。
见到我乘坐的车来了,他们喜出望外,一个箭步迎上前来,在前面引路了。
贵珍姑妈家已经从村中央老房子,搬迁到离村口五十来米的村子大路边,一栋新建的木板房屋了。房屋高大、精致,在全村子一百多幢房屋中,出类拔萃,这与他们一家人多年辛勤打拼是分不开的。
听表侄叶嘉超跑回屋报信说我到了,姑父姑妈迎出门来了。
姑父已于前几年退休在家了,二十多年没见面了,容颜没有多大变化,依然是那样的乐观开朗。姑父出身贫寒,早年立志成才,勤奋苦学的精神传为佳话,成为我们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寒窗十载,终究修得正果。姑父以高分数考取自己梦寐以求的湖南农业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留在大城市和科研院所的优厚条件,回到自己的故乡,一头扎进农技普及和农技科研的第一线,造福父老乡亲。多年之后,当年的同班同学,大部分升到了县处级了,有的升到了厅局级了,唯有姑父依然身居乡镇科技副乡长岗位上。其间,有许多同学们劝说他:“叶同学,你在大学时,学习成绩比我们好,工作之后,你的工作能力比我们强,取得科研成果比我们多,升职潜力巨大,前途无量,听我一句劝,赶快离开这个地方吧。”
同学们的好言相劝都被姑父婉言谢绝了,金钱地位荣誉,对他来说,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他已经离不开自己深深钟爱的事业,离不开渴望脱贫致富的父老乡亲和生他养他这片亲亲土地。
几十年年如一日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凉菜冷饭,身体受到了伤害,患上了胃病,病情由轻到重,最后不得不动大手术治愈了。
我们走进屋,就开席吃饭了。贵珍姑妈盛情好客,为我做了十几道湘西风味的家乡菜,有竹笋炖腊肉、粉条炖土鸡、红烧鲤鱼等等,摆满一大桌子。这么多美味佳肴了,贵珍姑妈还愧疚地说:“海春,这个季节到姑妈家里来,我们乡下比不得你们城里方便,没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招待你,不要怪姑妈小家子气哟。”
说完,贵珍姑妈话锋一转,接着说:“海春,你在姑妈家没吃好、喝好,只有请你欣赏我们这里到思蒙一带的丹霞山风光了。”
说到后塘到思蒙的丹霞山,贵珍姑妈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这里丹霞山由来,有这么个传说。当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用法术赶着一群石头搬移到南海去填海。路上,他变化成牧羊人,把一群石头变化一群羊群,他挥着牧鞭驱赶着这群羊群。行到思蒙时,遇到码头上有个洗衣的村姑。村姑说:‘你老人家怎么赶着一群岩头,要到哪里去啊?’一经这村姑点破玄机,吕洞宾的羊群就现了原型,变成一座座石头山,原来那村姑是观音娘娘化身的。吕洞宾不知道其中奥秘,怒气之下又是使法术又是用力鞭打石山,石山怎么赶也赶不动。
鞭抽鞭打,石山上留下道道痕迹。当时石山抽打开了,即将崩毁时,观音娘娘从天上丢下一只绣花鞋,垫在石山下,这样石山才没有崩塌。如今破岩峰下,还有一块石头嵌在下面,酷似一只绣花鞋。垂头丧气的吕洞宾,也就把牧鞭插在岩石上,飘然飞走了。后来那根牧鞭变化成了思蒙丹霞石山上的洞宾竹。这些洞宾竹裸露生长在岩石上,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堪称奇绝。因为它发笋最早,被当地人誉为天下最早春笋。又因为笋嫩味道鲜美,洞宾竹春笋炒腊肉,成为闻名远近的当地一道名菜。”
贵珍姑妈说完,姑父接过话,笑着对我说:“海春,你姑妈刚才给你讲的神话故事,丹霞山地貌发育真正形成,开始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壁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
积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垒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姑父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在红色的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形成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义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形成单斜山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石墙,石墙蚀穿后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形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为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姑父最后说:“大自然历经数千万年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成就了丹霞山现如今这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模样。值得科学研究和观赏,这里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和探奇。”
听了姑父姑妈的讲述,使我对后塘到思蒙的丹霞山由来,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下子点燃了我重游思蒙的念想。
吃过饭,休息片刻,我把徒步到思蒙拍摄丹霞风光的意愿说了出来。表弟叶炎当即答应陪我一同前往。听说爸爸陪我去思蒙,4岁表侄叶嘉超嚷着也要跟着去。姑父姑妈听了,轻声细言和蔼地劝阻他:“娃娃,大中午天气太热了,爸爸和表伯去思蒙,不是坐车,走路去,从咱们这里到那里有15里路远,你在家里跟爷爷奶奶玩,爸爸和表伯一会儿就回来了。”姑父姑妈的话,不是凭空捏造,天气预报,那天高温度37摄氏度。正值一天中最热时分,路途那么遥远,又是徒步,4岁的小嘉超怎么能承受得了呢?
见劝说起不到效果,姑父姑妈改变说话语气,连劝带吓地说:“娃娃,听爷爷奶奶话,不要跟着去,跟着去走到半路走不动了,到时候爸爸不背你,表伯也不会背你,把你一个丢在路上,让野兽好来叼走你。”原以为以此能吓阻住他,可事与愿违,非但没起到丝毫效果,反而使他又哭又闹,态度更加坚定了。姑父姑妈见拗不过,又不忍心他伤心难过,只好放行,小嘉超破涕为笑,实现跟我们一去思蒙的愿望了。
于是,我提前做了预见,与司机师傅黄连文约好,他呆在贵珍姑妈家休息,随时接听电话,我什么时候需要用车,他什么时候开车赶来。
我们每人戴了顶斗篷,又每人带了一瓶矿泉水,就出发了。
后塘到思蒙的县际公路,从贵珍姑妈屋门前田垅里穿过。当年一尺多宽的田埂路,早已被6米多宽的沥青路取代了。
贵珍姑妈家居住的丹山村,坐西朝东,村子对面米开外便是丹霞山,它与思蒙丹霞山一脉相连。
走出贵珍姑妈家的门,我就开始观赏丹霞山的风景,拍摄丹霞山风光了。
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看了这边,望那边,不放过眼前每一处风景,不错过每一个拍摄的机会。也许是我远道而来的缘故,那天小嘉超兴致特别高,一路抢先走在最前面。刚开始,我不理解他的用意,担心他的安全,叮嘱他行走路线,他却不以为然,撅着小嘴信心满满地对我说:“伯伯,伯伯,我爷爷奶奶教过我怎么走马路了,你和爸爸就放心吧。”我问表弟叶炎,他点头示意。就这会儿工夫,前方就传来了小嘉超稚嫩惊喜的呼喊声:“伯伯,伯伯,这边山上的岩壁好好看呐,你快来照相呀!”到这时,我终于明白了,小嘉超抢先走在前面的用意,原来是为我寻找风景的呀!小小年纪,就有着为他人着想如此心志,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感动,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
刚刚拍摄完,他为我寻找的这一处风景,前方又传来了:“伯伯,伯伯,那边的山坡上岩脑壳好好看,你快来照相呀!”他惊喜的呼喊声。看到我拍摄了他为我寻找的风景,小嘉超高兴极了,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在丹霞山涧中回荡。
表弟叶炎边走边为我讲述沿途丹霞山流传的故事。
记忆最深刻的数出村一里来路,公路对面那座丹霞山半山腰“红军洞”由来的那个故事。
那是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在围堵中央红军失败后,调集了多个团的兵力,气势汹汹地向我湘鄂川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企图将红二、红六军团压缩围歼于湖南省龙山县、永顺县、桑植县之间。遵照中央指示,红二、红六军团一万七千多人在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王震等负责人领导下,从桑植县出发开始了长征,计划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一带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
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从桑植县朝东南方向突围,敌人立即利用澧水、沅江设置封锁线,国民党沅陵县政府还下令把沅水上所有的船只、木排集中于沅陵和桃源,企图阻止红军渡江。
11月21日,红军强渡澧水后,先头部队又以一天70多公里的急行军,于当晚上进抵沅陵县大宴溪和洞庭溪,占领沅水两岸渡口。敌人没有料到红军会来得那么快,在红军占领渡口后,沅陵县保安团的一个营,才乘坐三只大船来大宴溪渡口布防,红军一枪未发,俘虏了这个营多号人,接着红军分别在大宴溪和洞庭溪渡过沅水。
红军渡过沅水后,兵分三路向湖南省辰溪县、溆浦县,新化县进军。红二军团的四师、五师在贺龙率领下,由沅陵县筲溪湾、池坪一线挥师南下,向辰溪进发。当时驻扎在辰溪的敌军,得知来是贺龙部队,无不胆战心惊,有的躲藏起来,有的连夜逃跑。11月27日,红军占领辰溪。12月初又进抵溆浦县。
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军团直属部队、红校和第六师渡过沅水后,向溆浦县进发,经马底驿、让家溪,于11月27日占领溆浦县。
红六军团在肖克、王震率领下,渡过沅水取道官庄进抵安化县的湖南坡,并先后攻占了新化、蓝田(今涟源)、锡矿山等地,然后掉头西进溆浦县。
红军突然挺进辰溪、溆浦、新化一带,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于是敌人改“围剿”为“尾追”,以12个师的兵力向溆浦一带扑来,在敌强我弱形势下,红军决定撤离溆浦。
在撤离溆浦的战斗中,有两位执行任务的红军战士负伤掉队了,流落在溆浦县思蒙到我们辰溪县后塘一带。
溆浦县和我们辰溪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在秋收起义的影响下,早在年就举行过舒溶溪农民暴动。革命基础比较好。红军进入溆浦县后,积极开展了扩红活动,先后有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红军还在溆浦、辰溪两县建立了30多支抗日游击队,发展队员多人,进一步扩大了革命力量。
有一天,这两位掉队的红军战士一歪一拐来到我们村子,村里几位革命群众见了,不由分说自发地收留了他们,偷偷摸摸地把他们藏在村里的祠堂里。他们视红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尽力所能为他们送吃、送喝、送药。
祠堂是村里公共场所,每天人进人出鱼龙混杂;村里有几个地主恶霸,心狠手辣;
加上敌人正规部队以及地方保安团“铲共义勇队”又日益搜捕猖獗。天长日久,难免会招惹耳目走漏风声,祠堂不是久留安身之地,必须尽快将两位红军战士转移到其他安全地方。
转移到哪里,既安全,又适合养伤呢?这几位革命群众聚集在一起商量。他们思前想后,最后选定了这个山洞。
这个山洞位于两座相连的丹霞山的半山腰,四周悬崖峭壁,一般人极难攀爬上去;洞口视野宽阔,可以俯瞰四周群山,一旦遇到敌情,放下备好的绳索,轻松滑落下来,即可飞快转移到相邻其他山上,化险为夷,让敌人望尘莫及;再就是山洞离村子非常近,白天放牛、打柴的工夫,既能放哨又能照料,一举多得。
这几位革命群众商量之后,悄悄地对洞内进行了一番改造。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他们人不知鬼不觉地把两位负伤的红军战士,从祠堂转移到了这个山洞里。
从那以后,这几位革命群众不分昼夜,轮流为两位负伤红军战士放哨、送吃、送喝、送衣送被、送药。经过他们一百多天的悉心照料,两位红军战士伤情痊愈了。
后来,又经过这几位革命群众的联络,两位红军战士重新回到了组织怀抱,投入到新的战斗行列中去了。
这个小小的山洞,见证了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人民群众爱护人民子弟兵,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当地传为佳话。为了纪念这个曾经居住红军的山洞,人们叫它红军洞。这就红军洞的由来。
户外热浪袭人,出门不到二里路,我已是满头大汗了,表弟叶炎表侄叶嘉超他们父子俩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我连忙停下脚步,关切地对他们说:“叶炎,小嘉超,天气太热了,路上我就不照相了,咱们坐车去思蒙,我马上打电话叫车来。”我话刚落,小叶嘉超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伯伯,伯伯,我和爸爸不热,我们不怕热,你还照相吧!咱们不坐车,走路去思蒙。”表弟叶彦点头示意,我只好顺从他们意见,继续往前赶路。
走着走着,表侄叶嘉超满头大汗,脚步放慢了,我是多么的不忍。我极力劝说,他们父子依然坚定徒步的态度,直到走完这段15里为止.
这趟后塘到思蒙徒步之行,从乡亲们,姑父,表弟,表侄的身上,看到屈子的精神和伟力的延伸,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后塘有我的亲情,思蒙有我的眷恋,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