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湘游中华生态峡谷第一夜漂见证乡村
2023/7/23 来源:不详白癜风袪白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53.html
华声在线7月23日讯(记者戴仲辉)大暑时节,村庄四周青山环抱、田陌纵横,清澈见底、宽阔平缓的油溪河贯村而过,为炎炎夏日带来些许凉意;黄昏时分,油溪河边游人如织,静听潺潺流水拍打水岸的声音,尽享乡村的静谧与宁静;夜晚时分,油溪河“夜漂”“华灯初上”,登上五彩漂流艇顺流而下,看满天星辰、听水声蝉鸣,感受沁人心脾的夏日清凉……7月21日,“网约湘游”——走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化油溪河漂流景区活动正式启动,由省、市相关主流媒体和部分知名自媒体、网红组成的媒体代表团现场体验中华生态峡谷第一夜漂,感受“醉美”乡村古韵新风浪漫之旅。
(干净整洁村容村貌为油溪桥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刘郁鑫摄)
“净”——昔日贫困村蝶变成美丽乡村
在现场参观的过程中,油溪桥村的水泥马路干净整洁,雅致的小院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景区内叫卖着自己栽种的桃子、李子,收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吉庆镇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介绍,他曾带领党员干部从捡一片纸屑、一个烟头做起,以身作则、以己育人,从苦活、累活、脏活带头干起,不断引导、感化村民。“油溪桥村已实现了全村禁燃、禁赌、酒席从简的蜕变,更实现了无烟村的创建,如今油溪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治理模范村。”
据了解,油溪桥村位于新化县吉庆镇东北部,属石灰岩干旱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当地曾流传一句话“有女莫嫁油溪桥,一年四季为呷愁”。就是这样一个资源贫瘠、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仅用10余年时间就完成向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百强特色村庄和国家级AAA景区村的完美蜕变。
油溪桥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建立文明档案袋、推行积分制管理等举措,在全村形成了“家家争先进、户户当典型”的文明新风尚,带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通过村干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村民主动开展责任区域和室内大清扫,自觉保持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公共场合不吸烟、红白喜事一切从简的乡风民风逐渐兴起。”油溪桥村70余岁的老党员苏术初表示,之前为老伴操办70岁寿宴就是一切从简,只叫了几个直系亲属参与,这样让邻里更加和睦,也避免互相攀比造成了浪费。
在媒体记者团中,不少抽烟的人会发现在油溪桥村买烟难,甚至不得已得跑上一两公里去买一包香烟。这一情况在村主任助理彭祥兵的介绍中得到了解释,他表示,村支两委在村口很多地方竖起了“无烟村”的标识,在村公共场所也标注了“公共场所严禁吸烟”的醒目大字,在村民房子的墙上挂上“无吸烟文明家庭”的牌子,对被发现在公共场所抽烟的村民,甚至会有直接的经济处罚措施,长此以往,共建“无烟村”,维护美丽乡村环境,成为全体村民约定俗成的习惯。
(7月21日晚,媒体记者团现场体验油溪桥夜漂,感受“醉美”乡村古韵新风浪漫之旅。郭国权摄)
“景”——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清晨,推开民宿的窗户,一片云雾缭绕的景象,若隐若现的山脉,搭配着夏蝉的鸣叫声,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卷。据了解,油溪桥村十分注重保护一山一水,因地制宜进行村庄规划,结合山水、生态、农业、民俗等“稀有元素”,依托境内油溪河奇、秀、美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油溪河峡谷漂流景区,打造文化长廊、清代石拱桥、杨洪岩古风雨桥等历史文化景观。
从油溪桥庄园沿着游道一路往下,两旁花草沁人心脾,桃树硕果累累缀满枝头,潺潺流水伴随左右,鸟鸣成声蜜蜂飞舞,享受着大自然散发的静谧。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化油溪桥村的荒山开发率达%,森林覆盖率达92.8%,是湖南省AAAAA级乡村旅游区,更是湖南省第一个整村创建3A级景区的示范村。
溯油溪河而下,游客尽情领略那份山水的静谧和安逸;音乐喷泉里,夜漂游客畅享那份夏日欢乐与清凉......油溪河漂流是当地因地制宜开发出来的“网红打卡点”,尤其是近两年推出的夜漂项目,令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8.6公里、落差达米的漂流,危崖高耸、峭壁对峙、绿树成荫、山高林密的两岸风景,穿越28座山、34座岩、39回湾、48面滩,峡谷、奇石、竹林、山峦等原生态景观尽收眼底。
7月21日晚,80余名媒体记者团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穿好救生衣等漂流护具,登上漂流艇顺河而下,在宁静的夏夜里,畅享清凉与安逸,在山水之间,体验漂流的惊险与刺激,在泼水嬉闹中,彻底释放身心的疲惫。“晚上漂能体验到未知的刺激,仰头观赏满天星辰,静听周边水声蝉鸣,畅享沁人心脾的清凉。”不少的同行记者们都有同样的体会,2个多小时行程张弛有度,时而湍急惊险,时而随波飘摇,十分惬意。
(油溪桥村莲藕种植产业初见规模。刘郁鑫摄)
“兴”——盘活自然资源助力全面小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油溪桥村地处娄底益阳交界的偏远山区,山多地少,属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可当地护住了土地,守住了绿水青山,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环境,全面盘活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休闲农业、以休闲农业支撑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路子。
既有水蜜桃、柑橘、柚子和猕猴桃的种植,又有甲鱼、稻田鱼的养殖,更有集旅游、餐饮、住宿、米酒于一体的全域旅游产业......一村多品的开发,多产业并驾齐驱,极大增强了油溪桥村农业的发展韧劲。近年来,油溪桥村以创新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为“杠杆”,撬动乡村治理改革,带领全村群众不等不靠、自主脱贫,实现了村民人均纯年收入从年的不足元增加到年的元,村集体经济从年的负债4.5万元发展到年万元。
在油溪桥民宿水电工人彭先生(化名)的眼里,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里富起来、美起来了,旅游的人多了起来,自己的钱包也鼓了起来,日子也越过越幸福。“以前都要出去打工才能维持生计,现在家门口就业一个月就能拿到四五千的工资,平时还能在家里搞点养殖、种植,幸福指数直线攀升。”在与记者交谈中,彭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我们这一代人做了什么?我们又为下一代留下了什么?”村内宣传标语中的这两句话成为激励全村人奋发前进的强大动力。油溪桥村不断深挖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每个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油溪桥迈上‘幸福桥’,过上‘小康生活’,我们信心十足。”村支书彭育晚的铮铮誓言里写满了坚定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