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个三市协同立法,守护好一江碧水
2023/9/14 来源:不详求同,以破题;存异,以携手!
法律在地理空间维度上是动态的、多元的,且动态多元制度安排之间,还存在着交织的冲突与融合的张力。跨区域的流域治理,就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多元制度安排,亟需一种公共价值与协商共治的精神作为“底层共识”。
因此,在多维治理困境、利益冲突障碍、互动路径阻隔的现实状况下,区域协同立法成为了改变流域治理现状的“优选方案”。邵阳、娄底、益阳三市《资江保护条例》的同步通过、同步公布、同步实施,在湖南探索出了协同立法的新模式。
年3月1日,娄底、邵阳、益阳三市同步举行《资江保护条例》启动仪式,湖南首个协同立法项目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湖南行动开启新篇,也为湖南“一江一湖三山四水”再添一道法治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省市,先后3次在重庆、武汉、南京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调研时,深情勉励湖南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
湖南省第一个协同立法项目《资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对长江支流资江进行立法保护。观潮君认为,这既是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具体行动,也是湖南推进更高水平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协同立法聚焦资江保护
一座城市,因水而文明;一片文明,因水而昌盛。悠悠资江,以一条优美的弧线划过三湘大地,富庶着邵阳、娄底、益阳三市千里沃野。
在时代发展中,资江为三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经受着生态破坏、水质恶化的考验。守护一江碧水,守护梦里家园,成为了三湘儿女的深情呼唤,制定一部符合资江保护实际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势在必行!
但是,资江保护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地方,长期以来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资江干支流、左右岸、上中下游协同治理能力较弱。如何以立法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理顺市与市、市与县、部门与部门、县与县之间的关系,形成共治共管的整体合力,建立起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资江流域协调保护体制,成为立法机关面临的突出问题。
年7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要求邵阳、娄底、益阳三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协同立法的指示精神,在全省率先协同对资江进行立法保护。
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长江保护法,其中第六条规定:长江流域相关地方根据需要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规划编制、监督执法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协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这为资江保护协同立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指导下,娄底、邵阳、益阳三市协同起草、协同调研、协同修改,积极探索制定全省首个协同立法项目。年12月3日,三市资江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自年3月1日起同时施行。
3月1日,《邵阳市资江保护条例》实施启动仪式现场。(贾星/摄)
3月1日,《娄底市资江保护条例》实施启动仪式现场。
3月1日,《益阳市资江保护条例》实施启动仪式现场。(王新凤/摄)
协作共治法护“一江碧水”
实现资江流域的共管、共治、共享,是协同立法的最终目的。
事实上,邵阳、娄底、益阳三市的立法需求不尽相同,三市保护资江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如何实现法护“一江水”、治理“一盘棋”的目标呢?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指定娄底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协同立法牵头单位,探寻协同各方的利益交汇点,以此规范协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压实各自责任,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
青春娄底,锑都新城。资江蜿蜒,宛如瑰丽长卷。(吴建新/摄)
经过协调组织,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协商,充分表达和反馈各自的利益诉求、相互通报和跟进立法动态、充分共享经验成果,打破空间壁垒,实现高度协同。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保护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应急处理、联动保洁、生态补偿、联合执法“六项机制”,最终实现三市资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成本共担、合作共治、效益共享。
观潮君注意到,《条例》中体现得更多的是“协同”的理念,坚持做到既可“单兵操作”,又能“军团作战”的原则,文本中既有三市的“通用条款”,又有各市的“专用条款”。
大美湖南之心,最美资江之滨。
例如,娄底市针对新化县境内的鳜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拟尖头鲌蒙古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做出了在保护区内禁止生产性捕捞的规定。
邵阳市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例》中规定了非法垂钓的法律责任,将对在资江干流及其支流天然水域,使用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探鱼设备、视频装置辅助垂钓等进行处理处罚。
益阳市则根据资江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将以安化县雪峰湖、桃江县羞女湖等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组织开展生态湿地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等写入条例。
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江风貌带一览。
携手共进共筑绿色发展之路
在启动仪式上,掷地有声的表态发言,响在耳畔。大家纷纷表示,以法之名,共同守护一江碧水,母亲河必将焕发新的神采。
“我们将从法律层面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大兴水文化、发展水产业、确保水安全。”
“我们要以更高的保护标准、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切实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依法保护资江母亲河。”
“资江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们会将贯彻实施《条例》作为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决用法律武器守护好资江‘母亲河’。”
一江碧水,三地共同呵护;一部法规,彰显城市担当。
观潮君也相信,带着三湘人民的热爱与憧憬,经过三市人民的努力和奋斗,这条蜿蜒北去的资江,水一定会更清,两岸青山一定会更绿,风景一定会更美。
晚霞映照,倒影成趣,资江景美如诗如画。(吴建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