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隐姓埋名54年,一朝求助爆出身
2023/10/2 来源:不详年,湖南省新化县武装部,收到一封求助救济的信件,这类信件部门时常会收到,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是这次的信件内容,却着实有些惊人。
写信的是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自称曾当过毛主席的警卫员,希望可以得到上级救助。武装部对这封信高度重视,但县级政府却无法证实他的警卫员身份。
那么此人身份是否如他所说?他又为何直到年才说出身份?
图丨奉孝同
光辉岁月不忘于心
年,正值 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归祖国,人民无不对这些人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些上过战场的士兵,有的复员回乡,有的则是接受了新一轮的任务。
中央警卫局在全国范围内,选拔 的人才,从朝鲜回国的战士,被列为优先选拔对象,其中有一个“神枪手”,引起了警卫局的注意。
这个人不仅枪法准,在战场上也临危不惧,多次拿下军功,是一位 的同志,也是部队里的重点推荐对象。
这个人名叫奉孝同,湖南新化人,从朝鲜回国后被中央警卫局选中。
当时的警卫局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保卫重要领导的安全,而奉孝同通过政审考核后,被调入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直接负责毛主席的保卫工作。
图丨奉孝同
奉孝同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能够担任这么重要的任务,当然,在上岗之前,他们也接受了严密的训练。
既然是保卫毛主席,那么一定要对主席的个人习惯,要有所了解。
如果主席在低着头思考的话,可以不用出声行礼,以免扰乱到主席的思路,其他时候,若是主席路过时抬着头,就得对主席敬礼。
另外,对工作环境必须熟悉,毛主席所住的地方是中南海的丰泽园,除去颐年堂、松寿斋、菊香书屋和会议厅外,还有餐厅及工作人员的活动室。
毛主席平时主要办公地点是菊香书屋,奉孝同就负责书屋后门的站岗工作,时常可以见到外出散步的毛主席。
图丨毛主席
除此之外,最要紧的,就是要时刻牢记警卫员的工作守则,要有纪律,尤其是要谨记保密原则,也正是这个保密原则,使奉孝同之后隐姓埋名了半个世纪。
据奉孝同回忆,他觉得毛主席是个很随和、很讲感情的人。
毛主席在散步的时候,还会与周边的警卫员聊聊天,奉孝同 次与主席说话,心里自然万分紧张,可是主席的亲切使他放松了下来,讲话也顺畅了许多。
得知奉孝同是湖南新化县人,主席还说他们算是半个老乡,通过这次闲聊,毛主席得知了一些奉孝同家中的情况。
当问到读书问题时,奉孝同有些不好意思,他小时候只念过3年的书,后来因为家境贫寒,只好留在家里帮忙,后来参了军,就更没条件学习了。
图丨毛主席
毛主席鼓励他还是要多多学习,奉孝同记在心里,没想到主席也不是随便说说的,没过多久,主席竟然真的为他们这些警卫员,找来了3名老师。
整个一中队都可以系统学习知识了,还可以得到主席的亲自指导,而奉孝同也在连日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可以自己看书看报了,还可以自己写一些简单的小诗。
与主席初次谈话的场景,已经永远烙印在奉孝同的心中,历久弥新。哪怕之后他离开了这里,还是会时常想起毛主席的教诲。
激动之余,他还写了一首朴素的小诗:
“大雁南飞半天云,毛主席领导咱们大翻身。板船全凭老艄公,中国人民全靠毛泽东。冬夏常青松柏树,毛主席的话我要记清。”
图丨毛主席
虽然语句有些粗糙,但饱含了这个湖南汉子的心声,在奉孝同进入丰泽园2年后,还担任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那是年5月14日的下午,主席将一中队的全体警卫员,都叫来了颐年堂前厅,并交给了他们一项任务。
其中湖南、湖北籍的警卫员,以探亲的名义回乡,实则对当地进行民意调查,通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了解他们的意见与需求。
当然此次行动也是要对外保密的,毛主席给每个人都发放了《出差守则》,里面明确提出了他们的工作目标等,并嘱咐他们不要摆架子,多多调查从事生产生活行业人员的想法,宣扬社会主义等。
奉孝同迅速且积极地投入了这项工作中,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深入到民众当中。
图丨毛主席
在当地参与劳动活动的同时,与周边的亲友、邻居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与想法。
并且还参与了许多当地群体性的会议,与一些干部交谈了思想,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工作结束后,奉孝同与其他警卫员,一同回到丰泽园,向毛主席汇报,此次调查走访的结果。
由于奉孝同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他的汇报结果十分详细,还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本来警卫员的工作,就是保卫毛主席的安全,为主席做一点事情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主席还是认为应当请他们吃一顿饭,以表感谢。
这顿饭花费并不多,宴席上也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只有一些朴素的菜肴,但最重要的是这是主席请客,代表了主席对他们的心意。
图丨毛主席
期间主席还很热情地招呼他们吃菜,使奉孝同深为感动,他再一次折服于主席的魅力之下。
奉孝同在丰泽园工作了5年,这5年间,他遵循主席的教导好好读书以外,对日常工作及训练也是毫不懈怠。
他接连拿下了三个光荣称号,分别是“执勤能手”、“技术能手”和“一级射手”,这也是他一生的骄傲。
在丰泽园工作的这五年,可以说是他此生最美好的回忆,如果可以,他想在这里一直工作下去,与毛主席一起,与周围的这些同伴一起。
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呢?他终究还是离开了这里,离开了最敬爱的毛主席。
年2月,党中央正式制定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号召大家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去,投身到社会劳动当中去。
图丨奉孝同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一些军人纷纷复员回乡,参与社会劳动,奉孝同也是其中之一。在他们进入正式岗位之前,都接受了严密的培训,再三强调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即使他们离开了中南海,也必须对自己在这里工作的经历严格保密,不可以向外人泄露,以免威胁毛主席与国家机密的安全。
因此奉孝同的复员证明上面,也只有他参与 的经历,并没有透露与中南海相关的任何信息。
他回到家乡后,也只能表明退伍军人的身份,别人问起,只说自己从战场归来后,在北京工作了5年。
毛主席也对于保密工作十分看重,亲自制定了《保密手册》并发放给他们,让他们提升自己的保密意识,并且要时刻分清敌我观念。
图丨毛主席和工作人员
毛主席对这个湖南小伙子也很有印象,在临行前亲自接见了他,并且嘱咐让他回乡之后,好好为老百姓做事情,不要高高在上,摆一些架子。
奉孝同始终铭记着主席的教诲,将为人民服务牢记心中,坚决不给别人添麻烦。
年3月,奉孝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并没有凭借自己的经历,要求政府为他谋一份出路,因此没有人给他安排新的工作,也没有补贴,他只能回到老家农村当起了农民。
他本就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母靠务农为生,又是怎么想到要送儿子参军的呢?
其实他出生的那年,也正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那年,这也注定了他与军队会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图丨毛主席和群众
革命之火早已种下
年,奉孝同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
同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武装反动起义 枪,这一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一年,可以说奉孝同与解放军“同龄”。
奉孝同所住的村庄位于深山,村里的经济很落后,奉孝同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还要抚养他们6个孩子,生活艰辛。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奉孝同年仅4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帮家里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了。
这样的环境下,受教育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此奉孝同只上了3年的学,就留在家中帮忙做事了,除了挖野菜、喂猪这些小事,推磨、砍柴还有割草这些体力活,也是不在话下。
图丨贫困
若只是生活艰辛,也许他并不会对于解放军有那么大的憧憬,在那个年代,人们除了想尽办法生活下去以外,还要面临着战火的侵袭。
年12月,奉孝同与家中的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在山上干活玩耍,突然听到村子里,传来军队的声音,吓得他们赶紧躲了起来。
当时国民党正对苏区展开“围剿”,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国民党的军队,对百姓态度恶劣,还时常有打家劫舍的事情发生。
导致人们一看到军队,就从心里涌上一阵恐慌,在他们眼里,军队与地狱的魔鬼,没有什么两样。
虽然也有红军,在进行“反围剿”行动,但是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们分不清国民党军队与红军。
图丨红军
在他们眼里军人都是穷凶极恶的,因此看到红军的部队时,也往往会害怕地躲避起来,而奉孝同他们遇到的,正好就是红军。
看到这些小孩撒腿就跑,他们连忙表明自己是自己人,奉孝同小心翼翼地探头出去,看到父亲出来与那些军人交谈,还将他们领进家门,这才好奇地回了家。
原来他们是红军的部队,隶属红二军一部,长征途中路过这里,是来帮他们打倒地主的。
父亲请他们进来喝茶,但他们不知道“地主”是什么意思,红军就换了一个说法,问他们给谁做工。
得到奉孝同父亲的指认后,不久红军就将地主的粮仓开放,并且杀了地主的猪,分给村里的所有穷人,除此之外,他们还为村里重新划分了土地,让每家每户都有田地可以耕种。
图丨红军
原来红军真的是好人,还会帮忙为他们修房子,挑水劈柴等,父亲主动提出让红军来自己家中留宿,当天,奉孝同家中来了6位红军战士,也听他们宣扬了“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理念。
他们留宿的这2天里,在奉孝同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军要离开这里继续长征,村子里的人都自发欢送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感激之情。
这样的画面给小小的奉孝同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加入红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直到23岁时,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年6月25日, 爆发,随着美军的挑衅与侵略,我国决定派出 支援朝鲜,全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踊跃报名参加 ,奉孝同当然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图丨抗美援朝
进入军营后他日夜操练,生怕会给组织拖后腿。
10月,中国人民 ,前往朝鲜战场,一上战场,奉孝同就给战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那副奋勇杀敌冲锋在前的姿态,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一个才入伍的新兵。
奉孝同在射击时,也展现了过人的素质,枪法 到令人称奇,被战友誉为“神枪手”,这都是他拼命训练的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奉孝同的练习都有了回报,取得了不少战功。在朝鲜打仗3年,多次出生入死, 总能化险为夷。
回国后,奉孝同被颁发了许多的功勋章,还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回国后有许多战友复员回乡,而奉孝同的故事还在继续,因为素质过硬,他成为了毛主席的警卫员,与毛主席相处了5年之久,这5年的时光,也成为了他此生最珍贵的回忆。
图丨神枪手
生活艰辛爆出身份
年,为了响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奉孝同也复员回乡了,并且遵守了保密原则,没有对外透露有关中南海的一切,别人只知道,他是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
正好镇里的武装部,成立了民兵连,需要一个教官来训练民兵,奉孝同这个退伍的“神枪手”,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就这样他成了民兵训练的军事教官。
民兵的素质,自然不能和军队比较,在训练过程,也总有人动作不到位,可奉孝同对他们总是宽容以待,因为毛主席曾教过他,不能用军阀作风处罚战士。
在担任连长这段时间,奉孝同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民兵有男有女,分为两队来训练,奉孝同是男兵连长,王欢云为女兵连长。
在二人共处时,渐渐为对方所吸引,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两人在年底就结为了夫妻。
图丨奉孝同
在奉孝同的训练下,民兵连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县里的比武上,连获了3年的 ,取得了许多荣誉。
除此之外,由于村子地处深山,不免有山上的野猪、老虎来侵袭村子,时常有村民受伤,奉孝同还要带领民兵,承担驱赶野兽的责任。
他带着自己的徒弟上山,简直就像一个老猎手一样,为保护农作物和村民安全方面贡献巨大,可当村里选举国家 民兵时,他却义无反顾将这一荣誉,让给了自己的徒弟。
奉孝同这一生,将“为人民服务”这一准则贯彻到底,平时除了训练与打猎,就是与妻子在家务农,不邀功、不揽功,有什么事,他与妻子却总是冲在最前面。
可是上天,并没有因为他的无私而偏爱他。
图丨奉孝同
在三年自然灾害那几年,也是奉孝同全家生活最为艰辛的时候。
他与妻子生养了3个女儿,但没有粮食,一家5口都只能靠挖野菜,吃神仙土过日子,小女儿奉福玲年纪最小,体质最弱,差点因为吃神仙土消化不良死掉。
改革开放后,奉孝同得到了一点微薄的优抚金,生活才有所好转,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个沧桑的退伍老兵。
年,奉孝同16岁的小女儿被人拐卖,后来死在了海南,二女儿奉美玲早早远嫁,夫妻二人年老体弱,也很难见上一次。
大女儿奉庆玲得了怪病,无法痊愈,与丈夫离婚后,才带着外孙和外孙女回来。
图丨奉孝同
年,奉孝同的外孙身患重病,治疗无效死亡,奉庆玲受到打击也病重住院,奉孝同花光了家里 一点积蓄,后来外孙女也出嫁了,只留下奉孝同夫妻俩,带着一个重病的女儿。
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商量着,向上级寻求帮助。
年11月21日,纠结许久之后,奉孝同怀着沉重的心情,提笔写了一封求助信。
在信中,他表明了自己曾是毛主席警卫员的身体,并将家中情况如实写下,请求新化县武装部领导予以救助。
这个78岁的老人,把警卫员的身份隐瞒了整整47年,将近半个世纪,如果不是家中情况实在困难,恐怕他一生都不会说出这个秘密。
信发出后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身为毛主席的警卫员,退伍后的待遇居然如此之差!
图丨求助信
县武装部与民政局,迅速找了相关年份入伍和退伍名单,证实了奉孝同的军人身份,但警卫员的经历,却怎么也找不到。
上级联系了中央警卫局,才终于证实,奉孝同说的都是事实,他真的是毛主席的警卫员!
情况属实,民政局派人来探望奉孝同一家,给全家人都办理了低保,并给奉孝同发放了每月元的退伍津贴。
奉孝同一家的生活,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他们本来不想将这件事公之于众,因为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可大女儿出了事,才让他的事迹广为人知。
年,奉庆玲发现有人上山偷砍自家的树,她上前阻止,却被打成脑震荡,经医生诊断,为脑内多发性腔隙梗塞,双侧筛窦炎,难以治疗。
图丨奉孝同
要是想保住女儿的命,每个月他们都得拿出元来,可奉孝同一家的收入,每个月也不过只有元。
年10月,无奈之下,妻子王欢云对着好心送他们回来的医生,说出了丈夫过往的经历,正是这一举动,才让奉孝同的事迹传播了出去,此时他已经隐瞒了54年。
社会上纷纷有媒体争相报道,还有人给他们送来了粮食,甚至还有好心人,为他们捐款2万多元,这让奉孝同很感激,但他坚决不收这个钱。
奉孝同觉得自己违反了保密原则,已经是不对,现在更没资格给大家添麻烦。
为了回报社会,奉孝同将自己珍藏的日记,捐给了新化博物馆,里面记载了,他作为警卫员与毛主席的日常生活。
当有人问起他还有什么愿望时,这个退伍老兵只说了3个愿望:一是瞻仰毛主席遗容;二是去韶山走走毛主席走过的路;三是治好女儿的病。
图丨奉孝同
年11月17日,奉孝同在政府与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来到了北京,当看到毛主席遗容时,这个坚毅了一生的老兵痛哭流涕。
奉孝同此生最光荣的事,就是给毛主席当警卫员,如今斯人已逝,可他留下的火种,依然在奉孝同的心中燃烧,并且将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