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种得乡野一片绿
2022/5/6 来源:不详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个人基本情况邓建云,汉寿县罐头嘴镇福兴村八组村民。家有7口人:父母、夫妻、儿子儿媳、两个孙儿。因家庭人口多,又无一技之长,年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年邓建云利用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创业,5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了年纯收入超40万元的种菜大户。
春分日,汉寿县罐头嘴镇福兴村八组村民邓建云,大棚里的 一批羊肚菌全部销完。去年11月,他投入2.4万元试种半亩羊肚菌,纯收了11万元。“早点搞这个项目就好了。”他对前来求购羊肚菌的菜商许诺:今年一定多种点。
从贫困户到富裕户今年进入花甲的邓建云,向来是个勤快人。前些年,老两口在家一边守着几亩薄田,一边照看着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孙儿,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日子十分紧巴。一栋几十年的 老屋,摇摇欲坠,住着一家七口。
年,邓建云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还真不想戴‘贫困户’这顶帽子,无奈家里人口多,花钱的地方多,挣得又少;田里土里产量还是有,但就是变不了几个钱。”村里公布贫困户名单的那天,他对县里派到村里扶贫的驻村工作队员说了自己的内心话。
“你又不是不勤快,田也有,土也有,可能是路没走对,搞点蔬菜新品种试试?”驻村工作队员和他一起商讨脱贫办法。
年初,邓建云在自己的4亩承包地里开始规模化种植蔬菜,年底一算账:没亏,但也没赚。“如果算上自己的劳动工日投入,那应该是亏了。”这一年,虽然没有赚到钱,但邓建云似乎摸到了道道:规模才能成效益,传统种植基本不能制造效益。
他决定大干。
年4月,邓建云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流转周边农户20亩菜土,开始大面积种植 瓜、丝瓜、梨瓜等瓜果蔬菜。“那年的梨瓜卖价好,供不应求。”年底盘底,邓建云赚了近8万元。“这是我 次从土里赚到了钱。”
从四亩菜园到两百亩产业园罐头嘴镇福兴村有蔬菜种植的悠久历史,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超千亩,是汉寿县的主要蔬菜基地之一。洞庭湖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壤,为蔬菜的种植提供了优厚的天然条件,但传统的耕作模式和被动的销售渠道,并没有形成高效的产业效益。
规模搞大了,必须要有自己稳定的外销渠道;要想把菜种得对市场的路,不能守旧摊子。邓建云心里明白必须要寻找新的种菜路子。
年底,邓建云和在该村收购蔬菜的一个新化菜商谈成了一笔交易:两人合资在新化县城农贸市场以16万元的价格,租赁了一间平米的门面,租期10年,作为两人合作销菜的窗口;同时,邓建云长期聘请该菜商为自己的营销主管。“新化是山区,菜地少,菜好销,租个门面打批发,比零散销菜稳定得多。”邓建云当时的出发点是想建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
年,邓建云再扩规模,流转60亩菜地。他请求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支持种菜技术,驻村的县审计局工作人员随即帮他请来了县农业局的蔬菜种植技术员。技术员指导他引进优质高产的莴笋品种,从种子、移栽、施肥等各环节,对其进行全程指导。“那年下来,变化真大。原来种的莴笋,一棵也就七八两,县里技术员指导我种的那季莴笋,平均一棵两三斤,亩产达到了斤,比上年亩产净增了斤,均价卖到了一块二,卖价比上年翻了番。那年,我赚了整整16万多元。”
年,县里的工作组资助村里建了20个蔬菜大棚,邓建云一口气租用了10个。那年,大棚蔬菜让他多赚了5万多元。年,他索性将20个大棚全部租下,再次增加流转面积,使自己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亩,当年种菜赚了20万;同年投资还建了个冻库,开发自制白辣椒、干豆角、腌菜等蔬菜初加工项目,当年加工效益突破20万元。种植、加工两项累加,一年赚了40多万元。
从独立单干到带人种菜“我原来是贫困户,深知贫困户的艰难和苦恼。不是农民不勤劳,是农民很难找对致富的路子。我年10月通过国家的异地搬迁分散安置 策,住上了平方米的新房,蔬菜也越种越好,销路稳定。安定下来的我,就开始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年疫情期间,我就给湖北捐了3万斤蔬菜。”
从邓建云大面积种植蔬菜那天起,他就优先贫困户在他的土里做事。“他们更需要钱。”去年一年,他就请了3男4女7个监测户家庭成员,在他的蔬菜大棚里务工。“只要他们来,我就有事给他做,工钱一天一结,不赊不欠。”去年一年,他支付了15万余元劳务费用,务工的都是本乡本土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
去年8月,本村6组菜农蔡孟秋向他请教种菜技术。老邓很有把握地对老蔡说:你先种两亩小白菜试试,我给你种子,你按我的办法种,我按市价全部收购你的小白菜。年底3块钱一斤的收购价,让老蔡4个月时间里赚了两万多元。
老邓现在是闻名乡里的种菜高手、致富能人了。
案例启示驻村工作队、农技技术人员的帮扶,是邓建云成功的关键外因;大胆创新,打破传统耕作模式,注入现代科技含量,科学种菜,成就了邓建云菜品优质、销路畅通的格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