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新湖南
2023/5/26 来源:不详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娄底市首届村干部定向培养生开班式
娄底市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贺国中同志故居
娄底市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娄底市创新实施“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探索农村带头人队伍选育管用新路子
袁送荣肖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我想,到最基层的农村去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未来的学习中和工作中书写青春、铸就辉煌!”日前,在我市首届村干部定向培养班的开班式上,新生代表刘凯豪的一番豪言壮语赢得雷鸣般掌声,引起广泛共鸣。随着首批名村干部定向培养生全部入学,我市“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进入实质教育培训阶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形成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鲜明导向,娄底市把从源头上解决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专项整治的突破口,探索实施“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依托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农村经营管理专业全日制大专班,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走出一条农村带头人队伍选育管用的新路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稳定的人才支撑,得到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充分肯定。
拓宽渠道严格“选”
“我们村里什么都好,就是年轻村干部太少,没得后劲。年轻人一门心思都想往城里跑,村里实在难留住人!”一次调研中,涟源市荷塘镇礼左湾村党组织书记刘怡汉不无忧心地告诉工作人员。
近年来,娄底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农村基层组织越建越强,乡村发展越来越好。但短板弱项仍然突出,全市各地农村带头人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青黄不接、结构不优、素养不高、能力不强、储备不足、留人不住等现实问题。
农村带头人从哪里来?怎么育得好?如何用得上?怎样留得住?成为横亘在我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面前的发展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工作的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市破解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指明了解难的方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专项整治成为解难的契机;“订单式培养、定向化使用”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带来了灵感和借鉴。秉承“创新、可行、实效、可持续”的理念,我市创新实施“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走上一条农村带头人队伍选育管用新路子。通过高考统招和单招两种渠道,每年招录名左右的定向培养生,力争5年内全市个行政村均有1名定向培养生,发挥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选录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层层发动、层层筛选机制,设定“符合高考统招报名条件25岁以下、单招报名条件放宽至32岁,志愿到本人户籍所在地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等基本门槛,鼓励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踊跃报名。严格按分数从高到低确定拟录人员,并与市县组织部门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确保考录全程公平公开公正。
首批名村干部定向培养生中不乏通过高考单招考入的往届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他们说,“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为自己的人生点燃了新的希望。一名学员坦言:“退伍后,我工作稳定,收入可观,但我并不安于现状,渴望在农村基层建功立业,所以报考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村经营管理专业。”
紧扣需求精心“育”
位于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的“红军虎将”贺国中同志故居是我市首批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之一。村干部定向培养生们来此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贺国中同志的革命事迹,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热情,让思想灵魂受到洗礼。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AAAAA级乡村旅游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带领下走上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改革创新的康庄大道,成为娄底市首批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之一。在这里,村干部定向培养生通过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点拨式学习,取得乡村振兴的“真经”。
目前,娄底市这样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共有5个,面向村干部定向培养生开放的见习和实训基地多达数十个,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村干部定向培养生今后是要在村里干事创业的,必须在课堂上学知识,在实践中学本领。”参与负责娄底市“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的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
“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实行共育共管新模式,市委组织部派专人担任政治委员,全程跟踪指导服务;职院认真履行承办责任,精心抓好教育教学、实践实习、日常管理等工作。坚持内选外请相结合,组建地方领导干部、高职院校老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基层各类“土专家”和“田秀才”等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紧扣新时代农村实际、工作需要和学员需求,科学设计教学课程,围绕提高政治素养,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史等课程;围绕加强基层治理,开设农村政策、公共管理等课程;围绕做好群众工作,开设演讲写作、心理调适等课程;围绕增强带富本领,开设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实用技术等课程,致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骨干队伍。综合采用菜单选学、跟班体验、基地实践、案例教学、网络互动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作用,邀请“全省最美扶贫人物”彭育晚、全国人大代表阳海玲等优秀村支部书记现身说法,讲村干部爱听的课,看农村发生的事,让学员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重视自主管理,发挥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班干部竞选与轮值,组织学员到先进村观摩学习、寒暑假到村跟班见习,最后一年到村上岗实习,通过实践锻炼长见识、强本领、增才干。
无缝并轨定向“用”
“开学没多久,市委组织部的老师就给我们上了几堂十分精彩的课,送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书籍,感觉市委组织部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的是,村干部定向培养生得到的不仅有学校的关心,更有来自娄底市县组织部门的关怀。
对于村干部定向培养生的成长和今后就业,娄底市委组织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制定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划拨指标倾斜性发展一批优秀学生党员,教育引导全体学员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对象完成规定教学计划、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后,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毕业证书。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安排到户籍所在县市区担任村主干,享受本地村干部同等报酬待遇,并在兴办领办脱贫致富项目上给予优惠政策。建立目标考评制度,如实掌握培养对象的现实表现、发展潜力和党员群众认可程度等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作为村党组织书记人选重点培养,并倡导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实行“一肩挑”;对评测不合格、工作不胜任的及时予以调整。
强化激励跟踪“管”
一名学生坦言,要想成为村干部定向培养生并不容易,报考的人很多,竞争压力很大。据了解,通过高考统招成为村干部定向培养生的学生中,高考分数最高的达到分,不少学生分数超过本科录取线。为什么村干部定向培养生成为“香饽饽”?这与组织的激励与厚爱是分不开的。
为让村干部定向培养“有奔头”“有甜头”,娄底市出台《娄底市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专项管理规定》,构建“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娄底职院具体承办、职能部门协同支持、县乡村全面落实”的工作机制,县市区党委把定向培养工程纳入本地人才发展整体规划,在人财物方面提供有效保障;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师资、场地、经费、宣传、实习等方面提供实际支持;乡村两级重点做好定向使用、跟踪管理、培训教育等工作。明确由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实行“三免一补”,对培养对象免交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享受元/月的生活补助。加大正向激励,畅通晋升渠道,对任职满5年考核合格的,拿出专门指标,组织参加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选拔考试、公务员及事业编制人员考录;定期评选表彰一批“扎根基层优秀定向培养生”,积极推选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培养对象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和“脱贫致富带头人”人选,努力打造一支有方向、有情怀、有能力、有愿景、有保障的村干部队伍。
为确保学生认真学习、毕业后踏实到村工作,“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明确了约束和严管的措施。所有学生入学前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市县组织部门签订协议,保证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到村最低服务5年,失信违约者不仅要承担相应赔偿,个人信用也会受到影响。娄底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当村干部注定是要吃苦的,5年最低服务期限也不是开玩笑的,每名学生和家长都得想清楚:如果不愿意吃苦,可以不来,来了,就不能后悔。”
冬天的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并不寒冷,青春飞扬的青葱学子让这里暖意融融。课堂上、图书馆里、实训基地中,无不活跃着首批村干部定向培养生的身影。他们的眼里,有乡村沃野最美的风景;他们的心里,有青春梦想最好的颜色。(文章来源:娄底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