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加强资产管理,同财务管理

2022/10/15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news/a_5798924.html

前言

一直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传统财务管理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转型改革的需求。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往往处于互相独立的状态。对此,为了能够有力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单位应积极寻求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的可行之道。

一、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意义

简而言之,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不只是资产管理的固有性质,更是两者内在的根本需求。对于国有资产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主要构成部分,其不只是单位职能履行的物质基础,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有效保障。注重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有力地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并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投入。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促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以此来确保资产管理数据的完整与真实。另外,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是两者内在根本需求。

首先,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两组表现为隶属关系。其次,资产管理部分同财务管理相对独立,这无疑是有利于丰富财务管理。两者侧重点有所差异,资产管理更重视管理实物,财务管理则偏向于管理资产价值,当两者互相作用,单位才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管理资产。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同财务相融合,以此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路径

1.树立先进的融合观念

对于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而言,树立先进的融合观念是关键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融合的工作,对相关概念进行准确把握,巧妙地将其融入战略决策中,不断增强职工业务管理意识。

同时,组织开展相关内容培训活动,对员工知识架构进行丰富,引导其能够真正意识到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融合的必要性,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预算编制中,应以单位资产现状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计划。如此可实现科学配置资产,促使其发挥最大化的价值,并构建实施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管理体系,提高其使用科学性,确保物资采购同财务管理相融合。只有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可实现快速发展。

2.完善财务部门管理职责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充分发挥价值,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应加强资产管理,对各部门职责予以明确与整合,确保国有资产能够高效率运作,如此可促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职能紧密结合。首先,财务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相关职能,对新增加的资产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审核,优化其配置,尤其是办公用房及办公设备等资产管理更应加强监管。

其次,积极完善财务部门内部运作。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是必然趋势,然而现阶段有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并未明显体现出资产管理的作用。对此,改革转型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时应注重财务管理的价值,在审核与分配相关资产中,财务管理应注重自身职能的发挥,避免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出现。特别是重点资产中,只有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才可强化管理成效。

3.推进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巧妙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资产,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过程中加强系统建设,把资产管理纳入财务管理系统中,如此财务管理才能够全方位监管国有资产运行现状,及时发现漏洞,并迅速处理,尤其是资产采购预算、分配管理中收支情况,均可借助这一系统来提高效率。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时引入条形码技术,每一项资产均设定有相对应的条形码,对采购、使用、维护及淘汰等整个环节进行动态化管理,避免出现遗漏、重复、错误的情况。

4.规范资产的管理过程

当前事业单位要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资产的购置、领用、处置和报告等程序,且各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资产购置,主要分为申请环节,即负责确定购置方案,并在相关部门调查审批后进行;采购环节,结合采购目录进行集中采购或者是自行采购,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入库环节,商品入库过程中应该严格检查其质量、数量以及规格等,与相关部门加强配合,保证验收顺利进行,各项票据也要及时存档;财务处理环节,主要对各项费用进行申报与结算。

第二,资产领用,需要由专人负责记录资产领用情况,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第三,资产处理,先进行情况申报,在通过审批后才能处置,不能随意对资产进行处置。第四,资产报告,主要结合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等要求,在现有资产使用状况上加大核实力度,经财务部门会签后进行上报与审批。

5.实行财务部门预算体制改革

为了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单位还要将预算管理工作做到位,而优化预算体系,将为资产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确定资产购置预算,结合《资产购置预算表》相关要求,将购置资产类型、数量以及花费等确定下来,并控制好各项资产购置投入,面对资产增加的现象,应该立即上报审批。通过这种措施,将有效避免资产预算超出规定范围,也解决了腐败等问题。

第二,单位要进一步细化购置预算,解决浪费问题,对于购置预算表的制定,需要在经费上科学合理安排,各年度安排不应超支,若情况特殊需要超支,则由上级审批,通过后才进行拨款。

第三,财务部门也要做好预算工作,及时监督与查验国有资产购置事项,并适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如此国有资产将得到充分利用,也有效增强了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6.建立健全监管以及考核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还要完善监管考核机制,落实各项资产管理监督措施,确保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管理制度也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主要取决于单位管理运行模式与业态变化等,单位领导要结合基层情况,结合资产使用部门需求,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行政事业单位采取调查摸底、顶层规划、制度完善、分工负责和规范管理等措施,实行合同报批审批流程确定、资产明细台账电子化入档、分类购置处置等全程管理模式。

这样才能让资产管理制度运行更加稳定可靠,以便于操作,逐步提高资产收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将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同时,把责任明确到个人,基于不同岗位工作需求,统一工作人员在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职责、管理方法、审计范围及方法等。

如各部门可设定专职的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定期核对各部门财务情况,建立账卡。另外,设置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专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方式,全方位、严格审计监督单位内部固定资产财务核算、采购与维修等各个环节,保证各项核算管理工作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在管理人员上,把内部控制成果同绩效奖金相挂钩,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严格管理资产。

结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加强资产管理,同财务管理相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财务与资产只有保持一致,才能够确保资产管理发挥最大化的潜能,任何资产管理均以账账相符为基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应勇往直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朝着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的终极目标迈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