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大地铺彩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娄底三
2023/10/12 来源:不详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m.sohu.com/a/213065615_229438
湘中大地铺彩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娄底“三农”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莹通讯员曾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回望这十年,娄底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三农”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在8月26日举行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娄底这十年”农业农村与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全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相关情况。
稳产保供全力推进,农业产能明显提升
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比年增长了36.8%。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供给充足。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6万亩,总产量.43万吨。市农业农村局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双峰县4次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化县3次、涟源市2次获“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新化县、涟源市各2次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年末,蔬菜总产万吨,比年增长70.88%。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出栏.86万头、18.98万头、68.13万只,出笼家禽.23万羽,出产水产品9.16万吨,双峰县、新化县、涟源市稳居“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新化县、双峰县荣获“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态势明显提升
这十年,娄底市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区域分工合理的精细农业生产格局。粮油、畜禽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质量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总值超过百亿元大关。
农机、茶叶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新化红茶、黄精;冷水江特色小水果;涟源柑橘、黑牛、蔬菜;双峰农机产业、辣椒辣酱;娄星湘村黑猪、休闲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特色产品品牌凸显。湘村黑猪成为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创建省现代特色农业园1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片3个。
全市农产品拥有全国驰名商标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4个,“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
10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业农村领域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融合发展明显提升
这十年,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多业态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年,全市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全市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32.68亿元,为年的2.61倍。农机机电产业发展迅速,年全市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达到92.5亿元,农机出口万美元,总产值和出口全省排名第一。
8月12日,《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双峰小农机破解耕地"碎片化"难题,让粮食颗粒归仓。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发展基础明显提升
这十年,全市农业设施不断巩固,农业科技加快推广,农业条件持续改善。
耕地质量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完成.14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5.0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比年增长25.9%,水稻综合机械化率从年的46.5%提升到76.6%。
这十年,全市完成水利建设投资亿元,除险加固水库座,清淤山塘2万口。农业灌溉系数达到0.,比年提高20个百分点,建成安全饮水工程余处,已实现了%的乡镇、90%的行政村通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比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全市建有国家地面自动气象站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个,基本建成""天气雷达、天气预报会商系统、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气象建设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实现了乡镇信息站和村级信息员全覆盖。
环境整治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这十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先实现农村墙体广告清零,全市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彻底改观。
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共创建4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0个市级示范村。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实现了"零增长",畜禽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圆满完成禁捕退捕工作。
今年7月26日,农业农村部网站首页报道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娄底市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扮靓乡村。
农民收入倍数增长,民生福祉明显提升
10年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全面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农业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
这十年,农民就业和务工量稳质提,农民工薪酬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健康增长。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与年的元相比,增长了%。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活力明显提升
这十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等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入规范化轨道,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
年末,全市流转耕地.44万亩,流转率达52.26%。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健全。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5.49万户,家庭农场个。
农业支持保护机制逐步完善,新化县油溪桥村入选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涟源市"屋场会"群众工作模式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