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财务风险的识别
2022/10/15 来源:不详风险是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只要有经济活动,就会存在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而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每项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保证经济行为合法合规运行、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
(一)预算管理风险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起点,存在不少风险。比如:预算编制随意性强,收支预算编制没有科学的方法,存在按经验估计的现象;混淆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界限,不同项目之间经费随意调剂,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各项收支没有严格按预算批复执行,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情况,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等。
(二)会计核算风险
账务处理是会计的基本功能。有的单位填制原始凭证不规范,导致经济业务与财务内容不符;有的单位错误运用会计科目,导致账务处理混乱;有的单位滥用会计政策,对资产没有计提减值准备,导致虚增资产的风险;有的单位不重视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导致披露的信息不实。
(三)资产管理风险
资产能够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加强管理尤为重要。现实当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容乐观。出纳人员一人保管所有印章,既处理账务又收付钱款,存在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实物资产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缺乏领用登记审批制度,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调拨、处置业务,存在资产毁损或被盗的风险。
(四)政府采购风险
政府采购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业务。受各种因素影响,有的单位没有按预算和计划组织采购,没有按照规定程序施行,存在化整为零或规避公开招标的风险;有的单位没有验收或验收不规范,可能导致实际接收产品与采购合同约定不符的风险;有的单位没有按规定保存相关业务档案,可能导致采购业务无效或责任不清的风险。
(五)能力不足风险
新《政府会计制度》由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组成,实行“双分录”“双报告”形式,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让会计人员工作压力大增,存在新旧会计制度转换数据不准和错用新制度科目的风险。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和单位正在推进“智慧财政”建设,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重要性凸显,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存在短板,影响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