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为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

2022/10/16 来源:不详

前言

自年1月1日起,我国科研事业单位正式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特征。双功能是指具有财务和预算双重功能,双基础是指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个基础,双报告是指出具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两类报告。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既给科研事业单位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又带来了机遇。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填补自身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漏洞,融合和更新财务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新规定。并且重新制定会计核算方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重视财务报表的编制。科学事业单位应在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抓住改革契机,为单位长期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

一、政府会计制度在科研事业单位应用存在的问题

1.缺少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使用的财务信息系统种类繁多,包括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国库支付平台、财务报销核算系统、部门预算决算报表系统、政府财务报告管理系统、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薪酬管理和考核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独立存在,往往缺乏连接端口,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数据衔接困难,势必需要人工从各个系统平台收集有效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既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极易出错。此外,仍有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系统功能单一,未能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平行记账,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2.资产管理配套制度有待健全

自从新政府会计制度出台以来,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为实提折旧和摊销。而有些科研事业单位仍沿袭过去的虚提折旧和摊销方式,产生一定的风险隐患。

同时,有些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配套制度有待健全,对知识产权、软件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度不够,资产核算不准确。

3.会计核算方式不尽合理

有些科研事业单位仍沿袭原会计制度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即费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支出是按照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会计核算方式不尽合理,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口径不统一以及财务费用和预算会计支出之间存在差异。

此外,财务会计报表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的重要文件。

某些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规范性不足,未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披露相关信息数据,致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报表并不能满足科研事业单位的应用需求。因此科研事业单位急需改变会计核算方式,健全财务报表填制管理体系。

二、加强政府会计制度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应用可采取的措施

1.融合和更新财务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一,融合和更新财务系统,整合各项财务会计指标。科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本单位的多个系统进行融合,添加连接端口,整合各项指标。

首先,应做到会计核算平台和科研管理系统之间相互对接融合,使会计核算平台可对科研事业单位所承接的科研项目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而科研管理系统也可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状况进行管控。其次,科研事业单位应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科目的设计和报表的生成要求,更新会计核算系统,使其与单位的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预算系统、决算系统等进行对接,使核算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翔实。

第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系统,规避财务风险。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在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时,所依托的财务会计基础和会计核算手段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应有针对性地更新财务管理系统。遵循财务、预算会计核算平行记账方式,提高财务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

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应开发功能强大的管理云系统,使功能模块涵盖科研项目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评估、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预决算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等。财务管理人员按照单位本年度立项情况、人员安排、资产等情况,科学设置各项绩效目标和考核标准。自科研项目立项起,系统可定期与年初设定的预算指标自动进行对比和分析。一旦发现超支、未按预期执行或执行率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并自动推送电子邮件告知责任人,提醒应在预算范围之内科学使用项目经费。

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当中,也应当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措施,并按照内外部审计的结果,加强内部控制。在年底决算时及时与预算进行对比,找到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系统自动计算财务指标,形成规范的财务会计报表,提升单位财务分析效率和准确率。

2.优化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新规定

一方面,应建立专门的资产清查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梳理资产清查工作流程。制定单位的资产管理台账,对资产进行合理分类,使资产的使用和预算以及实际账目相一致,提高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加强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资产清查前先制定详细且可行的资产清查计划和资产清查明细表。资产管理人员应掌握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情况,对各部门上报的资产数据集中进行盘点和核查,及时对单位的报废资产进行处理,减少单位的不良资产。其他部门的科研人员应积极配合资产清查小组的工作,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日期、开始使用日期、使用年限、使用部门、使用责任人进行梳理,及时上报给资产清查管理小组。

另一方面,应详细梳理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对于原制度来说,主要是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减少了固定资产的虚提折旧和未提固定资产的补提折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审视和分析制度中涉及的多种资产内容,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资产核算模式。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种类、使用年限等要素对单位的资产进行重新梳理和划分。遵循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完善固定资产折旧表和无形资产摊销表。

3.重新制定会计核算方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详细分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不同之处,重新制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设置详细的研发费用明细账,归类单位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比如财务管理人员在填写收入支出表时,应当应用权责发生制,从而真实体现单位的收入、支出情况和运行成本。

其次,科研事业单位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完善员工绩效评价机制、奖惩制度、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等,以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威慑力,加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协同合作。对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重新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合理量化单位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拟定有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形成相互监督约束的关系。从而提高科研人员资产、资金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能力,保证单位内部控制的成效。

最后,科研事业单位应完善财务报表填制管理体系。注重财务报表中附注的填报,准确获知单位的现金流和负债情况,确保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从而为下一年度预算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首先,财务管理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的附注时,应切实在附注里详细披露单位的有关信息数据,避免刻意隐瞒某些真实情况。比如若本年度的本期盈余和预算结余存在差异,可在附注中对本期盈余和预算结余的差异做详细说明,列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

其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特别是需要准确计提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从而确保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后,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收入费用表时,应注意反映单位的现金流量和预算资金状况,从而有助于把控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为单位科研业务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结语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不断革新和发展,一改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方式的弊端,为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注入活力。科研事业单位应当针对当前缺少有效的信息系统、资产管理配套制度有待健全、会计核算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和实施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应用策略,整合优化会计核算机制,进一步发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价值,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